目前一直倡导“求真务实”,反复学习之下,空军的也开了窍。强调“主导空战”,是空军一个全新理念。关于空战,美国倡导“能量机动”理念,简单就是追求飞机的持续机动能力,F15、F16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而俄罗斯的SU27就是与之对应的机型。
而欧洲方面提出的是“瞬间机动”或说“瞬间指向”。欧洲方面认为,“能量机动”是老式机炮和追尾红外导弹空战时期的产物,而当今导弹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任何持续格斗都失去了意义。只要能够在瞬间将敌机纳入攻角之内,空战就结束了。大三角翼具有瞬间转弯能力强的优点,于是当今欧洲主战飞机均采用此翼型,如EF2000、阵风、幻影2000等,而忽略其持续转弯能力弱的缺点。 从实际上看,一架优秀的作战飞机并不是将两个观念对立起来,而是侧重点不同,象SU27、F15,你很难说他们按照上述两个理论有什么缺陷,因为他们从各方面讲,都很突出。中国空军目前仍有大量的二代机服役,按照上述理论,似乎这些二代机都不能在现代空战中有所建树。问题是世界上还存在着辩证法,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思考,就找了了老树开新花的方法。 “主导空战”就是最近提出的新理念。一架“主导空战”能力强的飞机,具有“先敌进入、先敌攻击、先敌退出”的“三先”能力,未来的 空战,将是“三先”战机的舞台。 实际上,空战史上“垂直机动、打了就跑”和“格斗制敌”的较量始终存在,例如日本的“零”式对抗“野猫”、P40,ME109对抗“飓风”、“喷火”,P47对抗FW190,米格15对抗F86,米格21对抗F4等等,最近又传出了米格25对抗F15、F18的战例。在这些经典对抗中,近距机动性不足的飞机,并没有成为对手的猎物,不仅取得了旗鼓相当的态势,而且有时还力压对手。 问题的关键在于空战中“先攻”还是“先守”的辨证关系。无论是“能量机动”还是“瞬间指向”,都是对等条件空战下需要的能力,单纯注重这些能力,而放弃了“打与不打”的选择权,显然是偏颇的。 以往飞机很难将这些能力融合在一起,现代技术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如美军近二十年来的空战,绝大部分应当划归“主导空战”的范畴,电子干扰、预警机指挥、超视距导弹攻击,使“能量机动”变得无用武之地。这些战例中,美军无疑占有“三先”的优势,从而导致了空战“一边倒”的结果。而美军即将装备的F22,将成为第一种融合“三先”、“能量机动”和“瞬间指向”能力的机型!
中国空军也在反思,以前追求“高空高速”,很多夭折的机型就是未能跨过空军划定的“几高”红线而被淘汰的。而后来显然有受到了美军“能量机动”的 影响,例如歼七,这种最初设计为高空高速截击机的飞机,被中国逐步改进,成为一种近战格斗能力惊人的战斗机,美方曾笑称歼七的最新型号是“改进得最好的过时战斗机”。
在反复摸索中,空军也逐步在思索,“高空高速”、“能量机动”和“瞬间指向”,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目的?实际就是在追求“三先”。只是方法不同,手段不同而已。只要以“三先”为目的,就可以摸索出我军现有机型的有效战法,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那也只有淘汰了。歼八显然在空军的新思维中再次得到重视。
首先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歼八的能力。新型发动机提供了更大的推力,并且油耗大幅降低,从而使高空高速成为可能,同时,大推力提高了歼八的中低空机动性,此种发动机被外国同行评价为“涡喷作出了涡扇的性能”。以往歼八虽然号称“高空高速”,但实际上“高空”尚可,“高速”绝对不敢,因为油耗大,超音速飞行不能超过X分钟。因此,新型发动机和新型材料的使用,极大的扩展了歼八的飞行包线。同时,新型雷达和自主研发的中距主动弹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远距离拦射能力。
其次是技术的限制保留了歼八发挥的余地。现代三代机发现一架高空高速的飞机很容易,但是与之对抗却很麻烦。中距弹号称射程近百公里,但是没有矢量推进仅靠气动舵提供升力,将使射程大打折扣;导弹发动机主动工作时间不超过30秒,将很难追上远处的高速目标。而且按照能量机动设计的飞机,并不适合高空高速作战。虽然在万米以下、跨音速时,F15、F16的各项飞行指标全面压倒歼八,但是速度再快、高度再高,这种优势将不复存在。尤其是类似歼八这样的高空高速在高速状态下的机动能力,是各种以跨音速机动空战为目的的飞机难以匹敌的。F16在低速时转弯能力远优于歼八,但是通过对比飞行显示,在XM时,F16跟不上歼八的急转弯。虽然此时歼八的转弯半径很大,但是处于高速转弯中的F16速度下降得更惊人,即使强悍的涡扇发动机也无法克服大展弦比机翼带来的阻力。
以前空军突防,以低空、超低空为首选,现在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突防的成功,而高空高速有成为一个有利的选择。高度使突防一方失去了隐蔽性,但是避开了敌方最密集的防空火网,而速度使敌方昂贵的远程防空导弹拦截成功率大幅下降。
我军歼八部队根据歼八新机的特点,逐步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歼八作战战法,就是高空高速突防,远距离拦射。这种战法首先可以实际的打击敌方,其次,可以有效的牵制敌方的防空力量,为其他空中力量突击提供掩护。
目前歼八的战术动作有几种,如“车轮”、“8字机动”、“S机动”等,这些战术既可以用于与敌空中目标交战,也可以用于攻击敌海上、地面目标。“车轮”,就是切着目标的火力圈边沿作环状飞行,随时可以插入敌方火力圈攻击一次,然后迅速脱离,如此反复。
“8字机动”就是切着目标的火力圈边沿作8字飞行,这样,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有两次攻击机会。“S机动”就是一边迫近目标,一边作S状飞行,这样可以延长接敌时间,从而获得多次远距离拦射机会。
这些机动的特点是,在每次进入敌方火力圈攻击后,紧接着就是一个横向侧转,以解脱敌方锁定,还有一个背向退出的动作,可以有效的避免敌方的反击,同时在此过程中我机也将丢失目标,需要预警机再次提供引导。空军要求尽量避免与敌格斗性能优异的战斗机进入缠斗,如果必须近战,应保持速度与高度的优势,在垂直面上反复进入敌性能优势区域交战,并利用俯冲后的能量优势迅速脱离。
其实总结这些战法,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性能优势区域出动,反复切割敌方的性能优势区域。也就是利用自身优势主导空战。
通过分析这些动作没,就可以发现的确是新技术拓展了歼八的能力,同时也是现有技术的限制,使对手对歼八的攻击没有有效的对抗手段。如果多架歼八在不同方位实施攻击,那么无论是敌方的空中防御还是水面的防空火力,将都是难以应对。
当然,敌方高性能的三代机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战术,但是如果对方进入高空、高速状态,对歼八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以低空、中速状态,将被歼八获得攻击的主导权。这就是“主导攻击”理论的理想状态。说到这里,在说说空军为何青睐幻影200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种机型也具有高空、高速的特点,同时兼顾了中低空、低速作战能力,符合“主导空战”和新突防战法的要求。
当然,青睐并不等于一定购买,空军内部的有识之士提出,任何一次大规模的军购,都是培育潜在对手的行为。例如我们耗资千亿购买SU系列战机,虽然使我军实现了一次跨越性发展,同时也是挽救了苏霍伊。所以,大额军购宜慎重。这话有道理。目前欧洲主战飞机普遍受到上压下顶,必须看到这个局势,以最小的代价,拿到最有效的、最急需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