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我军空降兵演练。目前解放军中独生
子女比重增大,但战斗力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独苗苗”在军营茁壮成长
“中国的士兵正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这些被戏称为‘小皇帝’的士兵还能打仗吗?”这是一个外国军事代表团到我国访问时,向陪同的中方人员提出的一个问题。
对于外宾的疑问,曾经担任过某部参谋长的国防大学孟宪生教员肯定地回答:能。原因是:独生子女官兵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同时,中国军队已经探索出一整套培养和锻造独生子女官兵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随后为外宾们安排的军事表演中,中国士兵的顽强作风和精湛技艺受到了来宾的一致好评,而这些参加表演的战士中,91%都是独生子女。
中国的“小皇帝”是如何度过“适应期”,又是如何成为“军营男子汉”的呢?为了验证孟教员的观点,笔者来到沈阳军区某部,触摸到一个又一个新鲜而又动人的故事……
从喝红墨水装吐血的“逃兵”到“优秀士兵”
人物:曲云鹏,福建人,某部九连一级士官,班长,两次评为“优秀士兵”。
入伍第二天,班长告诉我们以后每天得跑3公里,我是南方人,到寒冷的东北本来就不适应,加之又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在家没受过苦,一听每天得跑3公里,我脑袋一下子就大了。
怕啥来啥,跑步时,还不到一半,我就感觉自己不行了,上气不接下气,胸口憋闷,眼睛冒金星,脑袋“嗡嗡”作响,随时都有可能摔倒。我不知道是怎么跑完的,反正到了终点,我就有种快被累死的感觉。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残酷”。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干什么都受约束:打电话限制时间,不准用手机,连队没有因特网,不准边走边吃东西,上厕所要请假,就连自己不想吃饭也不行,也得站队进饭堂……
一天夜里,我悄悄对班长说,我有胃病,疼得厉害,给我退回去吧。没想到班长二话没说,就把我扶到了卫生队。军医反复检查也没查出原因,给我开了些药。这样装了几次病都没效果。我想出了“狠着”,偷着到服务社买来红墨水含在嘴里装吐血。这下可把连队干部吓坏了,忙叫来救护车,把我送到医院。躺在病床上,班长不停地给我擦脸,连长不断地向医生询问病情,我想坐起来,可班长却按住我不让动。部队领导还给我买了橘子、苹果、火腿肠等一大堆好吃的……中午,班长一口口地喂我吃饭,我说啥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眼泪一下流了出来。
那几天,排长、连长、营长都来了。他们给我讲了很多有关服兵役的重要意义,告诉我已经是大人了,应该适应各种环境,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被吓倒。这话我琢磨有道理。心想,一定要把人生这一转折点走好,绝不能辜负领导的一片苦心哪!这样一想,心里倒亮堂了。回到连队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训练、学习、工作中。队列、射击、投弹、战术动作训练,我样样冲在前面,训练成绩直线上升。不知为什么,原来以为到处都受约束的地方,好像一下子就习惯了,看什么也都顺眼了。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军营,脱不下这身军装了,更离不开这些可爱的战友们了。现在,我入了党、当上了班长,成了连队的骨干。回家探亲时,还主动帮妈妈干活,父母夸我勤快了,懂事了,为我的进步乐得合不拢嘴。
后来一个战友告诉我,我那次“骗局”领导已经看出来了,故意没揭穿。没有那个善意的“蒙骗”,说不定我这个“逃兵”也不能连续两年当上“优秀士兵”!等价交换在军营行不通之后
人物:徐军,2001年入伍,黑龙江人,两次荣立三等功,2005年破格提干并被保送入石家庄陆军学院。
我的家庭条件挺好,父母都是干部,就想到部队锻炼锻炼,回去找个好工作。入伍前,我走南闯北做过两年生意,以为凭“经验”在部队混明白不成问题。一天,班长带我们去劳动。我对班长说,我不去了,给你10元钱让别人多干点吧。班长瞅瞅钱,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大声说:“这是部队,不是地方,想干活就干活,想雇谁就花钱雇谁!在这里,不论干什么,都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随即,把铁锹塞给了我。
事后,我想肯定是当时人多,班长不好意思收钱。可第二回,我又碰了钉子。那天,我见没人,就偷偷和班长商量,政治教育笔记别让我写了,我一个月给你200块钱报酬。我这么做,倒不是钱多“烧”的,就是不爱做那些枯燥的事儿。我给班长“意思意思”,就是想让他照顾照顾。班长不收钱也罢了,可他竟然跟我“原则”起来,说只要穿上军装,就必须生活在纪律约束中,谁都不能破例。你听听,这叫啥话?他见我“有情绪”,又把话拉回来,说部队是个高度统一的集体,不能自个儿想干啥就干啥,已经是军人,慢慢养成习惯就好了。
一天,指导员找我谈心,说他当新兵时,也有过想用钱来解决问题的想法,但事实教训了他,等价交换那一套在军营行不通。因为纪律和纯洁的战友感情高于一切,是金钱代替不了的。对新战士来说,必须学会“自己走路”,那样才能走出希望,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而后,指导员又教我洗衣、刷鞋、缝被子,我也逐渐学会了怎样关心他人、如何与战友交往,等等。
后来,我不但学会了节约,不乱花钱,每月还能省下几百元寄给妈妈,并用自己的特长为连队搞装备革新,连续几年在军事比武中夺冠,两次荣立三等功。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了。
大学生干部两打“退堂鼓”
人物:展品童,1980年出生,某部汽车连指导员。
我是从地方考入军队院校的,2002年毕业后分配到这儿。8年间从青年学生到基层指挥官,我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有过不适应、犹豫苦恼,还打过两次“退堂鼓”。
第一次是刚上大学时因为不适应军校环境。当初觉得部队生活挺神秘,就报考了军队院校,哪知道上了大学还得训练、劳动,像锄草这样的活我在家根本没干过,再加上心里感到委屈,真想扔下锄头回家。我带着情绪“上岗”被队长发现了,他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只是手把手地教我干活、拉家常,说他是70年代的独生子女。实在看不出来,这个黑黝黝的汉子也是个“小皇帝”,身教重于言教,队长的行动让我“熄火”了。
第二次是爱情和事业发生矛盾时,不知该舍哪头。我女朋友家是北京的,父母都是干部,他们几次动员我转业,并承诺给我安排个好工作,挺有诱惑力的。我犹豫、苦恼、徘徊,这种抉择让我彻夜难眠。部队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成才平台,把我从一名娇生惯养的温室里的“独苗苗”培养成能指挥百十号人的连队主官,我对部队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也可以说是难以割舍的依赖和刻骨铭心的责任。况且,我在部队工作父母更放心。就这样,我选择了留在部队。女朋友十分不理解和我“吹了”。现在,我工作起来反倒更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