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州军区装备部某坦克修理大队总工程师罗兴宏
夏日,广州军区某装甲兵训练基地热浪袭人,整齐排列的30台某型装甲战车机声轰鸣,翘首待发。
一个大校军官慢步走过每一辆战车,边走边听,偶尔停下脚步,爬进车底东摸摸、西摸摸。两小时后,大校在6辆战车的车体上用粉笔写下不同的“诊断结果”。按照大校的指点,修理工们开始对这些战车“对症下药”,果然当场见效。这位大校就是广州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总工程师罗兴宏,官兵们都习惯称他“铁甲神医”。
不让一辆战车带病返回训练场,这是罗兴宏的承诺。在他经历的那场边境战争中,一辆带“病”上战场的坦克没多久就“趴窝”的场景,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打那时起,罗兴宏就发誓,一定要学到过硬的技术。
罗兴宏只读过4年书,因为有学徒的经历,才当上了坦克修理兵。第一次面对“机械之王”坦克,看着数百条油管、水管、线路,拨弄着一个个拉杆,罗兴宏可真是不知头尾;第一次拿到《坦克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等书籍,大部分字都要翻字典。但罗兴宏毫不气馁。白天捣鼓坦克,晚上翻着字典学文化,三年“恶补”,5套坦克维修教材熟记于心。如今,罗兴宏已掌握了材料学、工程力学、高等数学等相关的理论课程,完成了装甲车辆运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的学习。
掌握坦克修理技术,重在实践摸索。这些年来,罗兴宏为了锻炼自己的看功、听功、闻功,他一种种零件反复看,一种种声音反复听。为练就从油烟的颜色辨别油路故障的硬功,罗兴宏常常趴在坦克、装甲车的排气管边,两眼呛得直落泪,从头到脚熏得面目全非。
有一天,一台修复后的坦克在试车时,加速减速时发出不正常的尖啸声,几个技术骨干怎么琢磨也理不出个道道。闻讯赶来的罗兴宏一会儿就把眼光锁定了传动部分,“叭”的一声往转向离合器上外表部吐了一口口水,“哧”地一声很快蒸发了“问题出在这里”。官兵们拆开一看,果然,是制动鼓螺拴装长了,导致离合器处于半摩擦状态,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奇。
近年来,罗兴宏着眼一新型装备,想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光电信息维修平台。从此,他又肩负起这一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建筑师,足迹遍布了军地最先进的相关厂房和相关科研院所。2003年10月,一个拥有30多套我军目前最先进、兼容性能最好的、能检测新型主战装甲装备的光电信息检测中心终于建成。
正是凭着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罗兴宏和他的战友攻克了装甲装备维修保障的一个又一个顽症:攻克坦克火炮复合封存法、机械设备零部件清洗剂等科研项目22项,其中8项获军队科技成果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对14套维修设备和工具进行了技术改造;完成了全军坦克维修改革赋予的15项零部件的革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