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记者面前的李福明一看就是一位典型的军人,声音洪亮,哪怕是起身握手这样的小动作都显得很干练。李福明现任总后勤部某部参谋长。两年前,作为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的分队长,他带领一支240人的队伍走出国门,顺利完成了为期8个月的联合国维和运输保障任务。回忆起那段被压力和挑战包围的岁月,他的语气里仍然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队员们碰到更多的情况是当地老百姓把他们的车围起来,找他们要吃的东西。
2004年11月,李福明和他的战友登上了远赴利比里亚的航班。作为一队之长,李福明清楚,自己踏上的并不是一次轻松的旅程。非洲陌生的社会自然环境,疟疾和艾滋病的威胁,随时可能出现的武装分子袭击,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经过将近30个小时的空中生活,李福明和他的战友们到达了位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分队驻地。驻地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发电厂。与营区一墙之隔就是联合国驻利比里亚代表团(以下简称联利团)的大本营。而向外走不到100米,就是浩瀚的大西洋。
初到这个遥远的非洲国度,它的状况是年轻的维和队员们没有经历过的。经过了十几年的战乱,利比里亚的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很多老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与瑞士快速反应营的士兵合影(中为李福明)
战乱带来了贫穷,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在那段时间里,李福明和他的部队碰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一次他们从孟加拉的维和部队前经过,看到当地老百姓从孟加拉的战士手里把枪抢走。但是,队员们碰到更多的情况是当地老百姓把他们的车围起来,找他们要吃的东西。
在利比里亚,全国只有不到500公里的柏油马路。而且,这些柏油马路全部是坑洼不平的“弹坑路”。
对维和运输分队的队员来讲,最让他们头痛的是当地极其恶劣的路况。
在利比里亚,全国只有不到500公里的柏油马路。而且,这些柏油马路全都是坑洼不平的“弹坑路”。剩下的,就只有人们用脚踩出来的土路。
李福明执行任务的那段时间正赶上利比里亚一年一度的雨季,连续半年的时间暴雨不断。雨水一冲,土路就变成了泥堆,车子开不了多远就会陷下去。“我们带出去全新的北方奔驰,在当地跑上几天就不行了。因为颠簸得太厉害,车上的零件很容易出毛病,几乎时时刻刻要检修。而且遇到那种大坑,车经常会被颠出裂缝,耗损特别大。”说起利比里亚的路况,李福明到现在还是直摇头。
运输分队的所有任务都是直接由联利团下达的。“因为离得很近,联络员会把联利团的一些任务表和文件直接给我们送过来。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通过互联网联系。”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士兵在绥德鲁市举行的联合国勋章授予仪式上升起联合国旗 [资料]
每天,分队都有近50辆车要出去执行任务,而且是分散在七八个不同的方向。和工兵、医疗分队相比,他们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增大了很多。而且,如果队员们当天晚上不能返回营区,就只能自己在外面搭帐篷露宿。这样,他们被蚊虫叮咬而患上疟疾和其他传染病的几率就增加了很多。
在利比里亚的那段日子里,李福明的精神一直都高度紧张。“一天放出去几十辆车,一百多号人,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什么情况,随时随地都要向我报告。出现了各种突发情况,我都要负责去协调和处理。”作为一队之长的他,每天清晨6点第一趟车出去的时候肯定会送到门口,而夜里两点最后一班车回来后他才能安心睡下。240多个日日夜夜,天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