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风传我国将购进大量幻影机,起初只觉是捕风捉影,至多是中法在解禁问题上放个烟雾弹,让欧洲各国看到解禁后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推动解禁的进程罢了。不过现在的报道却越来越煞有介事,动辄说是法国军方消息,还把交付的时间,数量,甚至价值120亿欧元都讲得明白,还有说年中我空军将派大批飞行员赴法试飞,再联系平可夫“不失时机”地暴料歼十将只生产50架。这就让人不得不有心关注一下,至少也得费费脑筋,大言不惭一下了。
只要是关心国防的人恐怕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反映就是,胡扯,我们都有十号啦,还要幻影干什么。我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这样,不过仔细想一想,有了运十的惨痛教训,搞决策的人怎么也得比我站得高看得远才对啊。
先说说十号吧。搞了二十年,眼看定型了生产了,你却说要幻影,还要210架,难道要挤掉歼十的份额不成。歼十是一个里程碑,其意义早已超过其做为一种战机本身,就像LCA之于印度,F2之于倭国,更重要的是给我们航空工业培养了一支队伍,这个意义已经达到。也许有人怀疑十号不够先进,但既然成飞能搞出枭龙,十号怎么也不会差,如果说歼十有什么不足,那主要就是雷达和电子设备方面,其实这点从巴方不大肯用我们的雷达就可以看得出来。汉和说歼十只产50架,我不知道他平可夫是从哪儿得到这个数字,但他以前说中国进口几百台AL-31F,由此得出歼十会生产数百架的结论,岂不是自相矛盾。就算歼十最后确实不会大规模生产,但不断改进,充分挖掘平台潜力,使战时能随时大量生产完全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战机则是必须的。我认为军方放弃十号而完全转向幻影的可能性极小,他们没那么愚蠢。运十的下马,使我们现在搞大预,搞干线机,搞大运都如此尴尬,浪费那么多金钱和时间。歼十即使现在不够完美,但作为一种优秀的平台,其潜力是很大的(当初运十被认为只相当于707,我看如果发展到现在至少也得相当于737了吧),如果放弃十号,在四代机成功之前,我们将面临机型断代的危险,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不论买不买幻影,亦或歼十是否要大规模生产并非关键,关键是十号的精进一刻也不能停,使我们始终有平台可用,这是大战略的问题。
如果引进幻影机的消息属实,军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真要引进幻影机,网上绝对是骂声一片。引进幻影机就一定是大祸临头般恐怖吗,其实不一定,关键要看引进的目的和对国内其他项目及相关产业会带来何种影响。如要买那么多幻影,肯定是一笔大价钱,120亿欧元我看也差不多,有人会认为这会大大冲击其他项目,得不偿失,其实资金上应不成问题,外购军备国家应该有专款,况且我国外汇储备十分充裕。若真要买,那理由我看主要有四:
一 通过引进成熟先进机型,使部队三代机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加快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毕竟台湾也装备幻影机,其实解放军空军早在八十年代就对幻影机很感兴趣,只是由于资金问题而作罢);
二 通过引进幻影机及相关技术,肯定会使我国对西方先进航空技术获益匪浅,尤其是在航电火控及机载电子设备等弱项(这是引进俄国技术难以达到的);
三 同时也对俄国对华军售形成强大压力,迫使其提高军售质量,加强技术合作力度,有利于盘活军购格局,加快现代化步伐;
四 进一步密切中法关系,特别是双方的防务合作(甚至促使其停止向台湾提供幻影机的零部件和技术支持),为中欧军事交流与合作树立榜样。
倘若真是如此庞大的幻影机队加入空军服役,战时被别人卡脖子怎么办?真正的现代化从来都是买不来的。引进之后尽快消化其值得消化的现代化技术,为我所用,尤其要加快幻影机与国产先进机载武器的通用化。
幻影,还是歼十?一个是舶来的高卢雄“机”,一个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猛龙”。坚持民族品牌的人即使自己的东西不如国外的也会“一意孤行”,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品牌将来一定是最棒的;“务实”主义者和国货怀疑论者喜欢追求“完美”和“顶尖”,民族品牌经常难以进入他们的视野。
我倒真希望引进幻影之消息是“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那至少说明我们的国货够成熟了,若“不幸”被言中,也大可不必捶胸顿足,在民族航空工业即将腾飞的关键时期,在促进而不是挤压民族航空工业的大前提下,注入一些法国人的“浪漫”又未尝不可呢?
幻影,还是歼十,既是幻影又是歼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