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战时部队宿营、集结、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房物资能否跟随伴行保障,直接影响着部队战斗力。基于此,第二炮兵某部着眼现代战争特点,狠抓战场营房保障训练,探索出前置定点保障、贴身伴随保障、后方支援保障等战时营房保障招数,实现了营盘随着战场“流动”,部队实战条件下生存能力显著增强。
“流产”方案引发思考
这是3年前一次难忘的经历。
该部赴某陌生地域进行合成演练,导演组拟订了战场营房保障方案:野营中部队搭设临时营房就地宿营。不料在准备营房物资时,却发现库存营房战备物资不仅品种不全、数量不够,而且破损老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野营的需要。无奈,这项方案“胎死腹中”。
问题出在哪里?一些人认为,营房部门的工作在营区而不是在战场,只要抓紧抓好战备工程和设施建设就行了,于是出现了重营房建设、轻营房战备物资配备的现象,甚至在部队演练中缺少营房保障课目,导致营房保障平战脱节。
沿袭多年的保障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战场需要,要提高保障能力必须更新保障思路!该部领导通过剖析此事形成共识。为此,他们在营房保障人员中广泛开展了营房战备教育,讲清现代战争对营房保障的要求,使大家看到现有的保障能力与实战要求的差距,增强营房战备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该部把营房保障目标定在战时,把功夫用在平时,积极筹措营房战备物资,对现有的营房物资进行清理核查,及时补充更新了一批新型营房保障器材,以满足战场营房保障的需要。
野外保障呼唤行家里手
去年8月的一天傍晚,该部实施野外演练。营房保障分队兵分两路实施保障:一路人马行至丛林地带,捧着地图“按图索骥”却找不到部队宿营地;而另一路在搭设指挥所时,一台供电设备出现故障,几名营房干部急得直跺脚。
为啥在营区保障有条不紊,野外保障却手忙脚乱呢?该部领导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营房保障不仅仅是会搭几顶帐篷,只有锻造一批新型保障人才,才能使营房保障适应实战的需要。
为此,该部组织人员对营房专业人员构成、营材装备储备、营房应急保障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依据新大纲制订编写了《营房装备操作规程》、《营房维修常识》等教材,区分营房干部、操作号手、营房保管员和“四小工”四个层次展开训练,并采取送学培训、分期轮训、交叉换岗等措施,培养一专多能的营房保障人才。他们还投资建立了营房战备资料库,对各类战备资料进行分类,购买了相关专业书籍,定期组织官兵交流学习。
目前,该部营房保障人员多数会使用计算机编制战时营房保障预案和计划,会指导官兵搭建、使用、维护各类野营临时住房和装备资料,会组织各类营房战备物资请领、发放、移交,会管理临时营房,形成了一个以营房干部为骨干、以士官为主体的营房保障人才群体。
练就随时能安营扎寨的本领
前不久,该部跨区机动作战模拟演练在深夜打响,营房保障分队实施伴随保障。一路上,营房保障人员紧紧跟着部队,惟恐落下半步。由于违背了“携带大型野营物资时应与作战部队保持一定距离”的战术要求,结果使行动目的被“敌”识破,指挥所不得不改变行军计划。
营房保障只有瞄准未来战争练兵,才能锻造成为保障打赢的“铁拳”。为此,他们把营房保障与战术训练结合起来,探索出了战勤组织、机动中的伴随保障、转移时的定点保障等战法。根据未来战争特点,他们组织力量对预设战场进行勘察,对主要作战方向、重点地域进行调查,摸清当地住用资源规模、水电网络分布、市场可筹措野营保障潜力,完善了营房保障预案。按新大纲要求,他们还增加了隐蔽伪装等新的战法课题,提高战时快速机动保障能力。
通过贴近实战的演练,该部的预设战场上时刻隐藏着一座座流动的营盘。现在,不管是在沟壑纵横的复杂地域,还是在“道路被毁”、“桥梁被炸”的战场上,他们都能实施快速应急保障,随时“安营扎寨”,确保官兵按计划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