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怎样过情人节,美国和欧洲的媒体都有报道,不过看到的是中国的高收入人士如何挥金如土,那些靠着几百块工资生活的人们,显得和这个节日毫无关系.
根据报道,上海今年的一家酒店推出28888一晚的套餐,烛光晚餐加上总统套房一夜.不过和去年188888的游轮浦江夜游比较的话,算不上什麽.而情人节对于一个28岁,月入八百元的环卫工人来说,她只关心,地上有多少的纸屑,就好像大多数被中国的经济繁荣抛在身后的中国人一样,她想的是,如何挣钱糊口.
这样的故事,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新鲜,因为这些年,每年的情人节,从媒体上总是能够看到这样那样的报道,染了色的玫瑰花变成了200元一枝,动辄上千元的烛光晚餐已经供不应求,当然不会缺少这些天价情人节套餐,是如何如何地被中国人所追捧.当然你可以说,钱是大家自己赚的,如何花,当然是自己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例子,毕竟只是少数.我也相信毕竟这只是少数,但是少数的例子,往往却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而且也会把公众的视线集中在这一点上,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设定的一个参照点,慢慢的,成为公众的价值观.
说到这一点,今天看到一篇关于美国"反情人节"的报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单单是单身的,还有情侣和夫妻,觉得情人节带给它们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相信很多中国人也会有同感.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外界给与的,别人得到礼物,自己没有,别人可以被邀请烛光晚餐,自己却没有,媒体和商家的联手宣传,让人觉得,不这样过情人节,是很不时尚,很没有品味,很孤单的事情.但是情人节的意义,难道就是这些吗?
第一次在美国过情人节.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天天上中文网站,里面一个个情人节专辑的提醒,可能就会忘记这一天了.这些天只是在看电视的时候多了一些珠宝广告,打开今天的几份美国大报,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些相关的报道.不过,和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故事并不一样,比如讲述的是几个免费提供精子,帮助那些不孕夫妻的男性,在情人节这一天,希望透过媒体,和自己血缘上的,而不是法律上的孩子们,说一声"情人节快乐."
这样的故事很让人感动,因为已经把情人节的意义从爱情拓展到了亲情.其实就在两个星期前,我所住的宿舍楼下贴出了一张告示,呼吁大家把没有用完的化妆品捐献出来,因为组织者准备在情人节这一天,把这些化妆品送给那些住在庇护所的无家可归的女性,让她们在情人节这一天,感受别人的关怀.
没有钱,就不送花,只送上一句心里话,可以不吃烛光晚餐,一起坐在家里煮一顿面条.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过情人节,只不过大家可以看到,富人的选择,要比穷人多很多.比如,情人节这一天,所有的玫瑰花,所有的餐厅都涨价,这样的话,穷人就没有了买花和吃饭的选择.当然,你可以跟我争论说,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你看看中国,价格如此之高,依然还是供不应求呢.如果这是事实,那末看来问题是在我们这些消费者的身上了.我们为什麽要在这一天,追捧这些明码实价的东西?来证明爱情吗?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吗?来追求浪漫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
想起小时候老师讲的一堂课,一对男女,为了给对方一份渴望已久的礼物,男的卖了怀表买了发卡,女的卖了头发买了表链,大家可以想象当他们打开礼物的一瞬间的心情.那个时候,老师没有告诉我们,这里面的爱情,而是告诉我们,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面,穷人生活的是多麽的艰难.社会是如此的不公平,就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没有过节日的选择,因为她要为生计而奔波.而现在,当我打开报纸看到中国人如此过情人节的时候,我在想,在情人节这一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那些没有能力,没有机会,没有选择过这个节日的同胞呢,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