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19,一直没剪胡子,妈妈爸爸都说现在年龄不应该剪,因为现在还算是汗毛,不硬。如果剪后就变重,变硬。可现在我不剪,我有感觉嘴边黑黑的,我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剪才适合呢?
这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想法,外国人只要满18周岁就可以剪胡子了。
胡子是男人的性别标志之一,也是成熟男人的魅力体现。中国有句俗话叫“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男人的胡子也就被附加了更多的深长的意味。
小的时候听故事,常常讲到的是“白胡子的老爷爷”,胡子也还是善良、智慧的象征了。读《三国演义》,对于关羽的“五绺长髯”印象是深刻的。张飞的胡子象钢针一般,表现出硬汉的特征。还有孙权,在胡子方面也有了突破,竟然是紫色的胡须。这胡子长的也算是“打破常规”了吧!看李白的画像,那胡子也给人飘逸的感觉!相比之下,难产诗人的胡子就遭殃了,因为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照片或者画像,浓密的胡子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睿智的胡子,革命的胡子;那是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坚贞不屈的胡子。孙中山先生大总统照片上,其胡子也是独具特色的,还有李大钊先生的胡子也有非常突出的特点。鲁迅先生的胡子浓密而倔强,可显示出他的性格。长征期间,周恩来同志蓄起胡须,看他那个时期的照片,看那浓密而杂乱的胡须,可以体会长征的艰辛,可以昭示中国革命的千辛万苦。
电影艺术家卓别林先生的胡子恐怕也是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可以说胡子是其幽默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因斯坦的胡子“乱糟糟”的,就象“相对论”一样,让一般人难以理解。希特勒的短短的一字胡须和日本的短胡须,都是留上嘴唇的上面、鼻子下面的一点。但是看上去却是阴森恐怖,透露出独裁者与侵略者的残暴气息。萨达姆被美军抓获时,胡子长而乱,与做总统时的胡子待遇上恐怕也有了天壤之别,而凌乱的胡子也透露出萨达姆的疲惫与落寞。
胡子长的种类是各异的,有长髯,有“三羊胡”,有络腮胡,……。胡子的作用是什么呢?除却标志男人性别,胡子还是可以美化的。然而这种美化越来越让人感到累赘了吧,不如去之而后快。所以现在留胡子的人越来越少了。时常的修整面部,把胡子用剃刀刮去,保持洁净和卫生。男人要出发了,剃须刀似乎是必须要带在身边的。
刮胡子是成年男人的功课,就像化妆是年轻女人的功课一样。男人一近中年,头发如秋风中的树叶,有了凋零的感觉;而胡子却如雨后春韭,割而复生,又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起来。大约中年男人患得患失太多,用脑过频,肥料被心机争去了,头发就争不到肥料,只有萎缩;而胡子呢,因了与嘴的亲戚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早早把肥料劫了下来,先肥了自己再说,这也太没有全局观念了。
男人的胡子一天不刮,有粗糙之感;两天不刮,脸就变得旧了,三天不刮,连自己也感到苍老了一截。男人的面子通常不是指脸庞,而是指对头发和胡子的处理问题。失节事小,面子事大,所以先前的剃头匠把自己的营生说成是“头等事业”、“顶上功夫”,除了少许的自吹成分,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刮胡子的最佳方式当然是去传统的剃头铺子,剃头匠最好是上个世纪70年代就操此业的。那里有滚水快刀侍候着。刀当然不是刀片,也不是嗡嗡作响的电动刮胡刀,而是背厚刃利的剃头刀,足足有300克重,拿在手里就像拿了一件武器。等醮着肥皂沫的刷子先在脸上除了眼睛、鼻子和嘴的部分细细地涂了一遍,毛孔膨胀起来,这时刀子就开始了工作。刀子在脸上游刃有余地扫荡,连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心里就有了一种除恶务尽的快感。脸庞和嘴唇周边的胡子消灭了,剃头匠接着打扫耳根和后脖子上一群散兵游勇,末了连隐蔽在鼻洞里的小股残敌也不放过。事毕,脑袋就像轻了分量,灵活起来;不照镜子,就觉得自己比进理发铺前光鲜了许多。浑身也舒泰得可以。
刮胡子的次好方式是自己解决,条件和程序如前,只不过刀子换成了刀片,最好选择在阳光明媚的晴好天气。自己刮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否则伤了脸无法索赔。
第一种方式现在太难觅,第二种方式又太麻烦,于是再次的方式只好求助于电子刮胡刀这种舶来品。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刮,说得准确点不是刮,是在剃。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剃得不干净,用手摸上去,茬茬还在,只不过比先前短了一些,粗糙的感觉还在,心里总有些别扭,就好像打了胜仗却让一小股敌人逃脱了一样。
最后一种方式是进靓女出没的发廊之类的地方去刮胡子,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对修面有体会的人是不进去的。因为她们的专长是洗头或者干些别的什么,就好像大商场不做针头线脑的生意一样。那不是刮胡子,也不是剃,较为确切地说法是在扯,扯得生疼。那地方的特点是把你的几根头发搓揉的更加形影单调,把你的口袋掏得更加彻底。
胡子的问题事关男人面子,瘦脸的人满脸胡子,就显得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肥脸的人生满胡子就无形中多了一点匪气,与文明的形象隔了一层。现代人不喜欢如此,于是男人们纷纷去刮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