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網民 2007-03-22 21:09:17
評論由沈陽農業大學楊守仁教授和陳溫福研究員承擔的籼粳稻雜交超高産育種研究及應用獲突破性進展。據不完全統計,應用此研究成果我國已培育水稻新品種2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9000萬畝,增産稻谷約45億公斤,新增效益65億元。
在籼粳稻雜交育種領域,沈陽農大首創出籼粳稻雜交育種理論體系及關鍵技術,即通過生物學方法克服籼粳稻雜交産生的瘋狂分離、結實率低和後代不易穩定三大不利因素,從而使我國籼粳稻雜交育種不但在理論上居國際領先水平,而且成爲世界上育種應用最爲成功的國家之一。
沈陽農大在長期從事籼粳稻雜交和理想株型研究的基礎上,首次明確提出了通過籼粳稻雜交創株型變異,進行理想株型育種的理論與方法,並用數學方法分析了主要株型性狀與群體溝通作用、物質生産及産量形成的關系,明確了在育種和栽培中應用的生理參數。楊守仁和陳溫福還首次明確提出了理想株型與優勢利用相結合的超級稻育種技術路線,創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超高産理論體系。應用這種理論,僅沈陽農大和遼甯省農科院就育成水稻新品種20個,促進了我國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
由沈陽農業大學楊守仁教授和陳溫福研究員承擔的籼粳稻雜交超高産育種研究及應用獲突破性進展。據不完全統計,應用此研究成果我國已培育水稻新品種20多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9000萬畝,增産稻谷約45億公斤,新增效益65億元。
在籼粳稻雜交育種領域,沈陽農大首創出籼粳稻雜交育種理論體系及關鍵技術,即通過生物學方法克服籼粳稻雜交産生的瘋狂分離、結實率低和後代不易穩定三大不利因素,從而使我國籼粳稻雜交育種不但在理論上居國際領先水平,而且成爲世界上育種應用最爲成功的國家之一。
沈陽農大在長期從事籼粳稻雜交和理想株型研究的基礎上,首次明確提出了通過籼粳稻雜交創株型變異,進行理想株型育種的理論與方法,並用數學方法分析了主要株型性狀與群體溝通作用、物質生産及産量形成的關系,明確了在育種和栽培中應用的生理參數。楊守仁和陳溫福還首次明確提出了理想株型與優勢利用相結合的超級稻育種技術路線,創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超高産理論體系。應用這種理論,僅沈陽農大和遼甯省農科院就育成水稻新品種20個,促進了我國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