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外鳄类专家联合进行的一项野外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扬子鳄人工繁育获得了巨大成功,野生扬子鳄数量却急剧减少,据估计目前总数已不足150条,野生扬子鳄仍濒临灭绝的边缘。
从事这项调查的专家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安徽扬子鳄繁育中心等机构,他们自1999年至今,连续3年对有野生扬子鳄存在的安徽、浙江的34个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野生扬子鳄数量估计为145-146条,且已经明显分为至少18个数量不等、相互隔离的地方种群,其生存和自然发展仍处于巨大威胁之中。
专家介绍说,通过对出土化石的分析发现,从北方的内蒙古、甘肃、山东到长江岸的湖南、浙江、安徽等地,均有扬子鳄化石记录分布。直到100多年前,野生扬子鳄还活跃在长江流域及其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浙江和江苏境内的各支流流域的广阔湿地里。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野生扬子鳄的栖息地不断丧失。今天,在野生扬子鳄的历史分布区内,已几乎没有天然湿地存在。就目前所知,野生扬子鳄仅分布于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西北部很小的一片狭长地带内。其数量也急剧减少,在20世纪60年代,安徽省尚有3000多条,到80年代已下降到不足600条,而目前安徽省野生扬子鳄的总数估计仅为143条。
这项研究还表明,野生扬子鳄的繁殖能力也比以前大为降低。专家分析说,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野生扬子鳄都是以非常小、相互隔离的群出现的,最大的群由10-11条组成,绝大多数仅有2-5条,而且每个群往往仅有一条雌鳄鱼。这种情况使得相互孤立状态的野生扬子鳄种群难以得到新的个体补充,也就无法产生新的繁殖群体,进而导致种群繁殖力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扬子鳄保护点的池塘被稻田包围或与沟渠相通,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也会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存环境及生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中外专家认为,如果不进行扬子鳄栖息地的扩大和重建,并在此基础上扩大扬子鳄野生种群规模,扬子鳄野生种群将在随后10年内出现功能性丧失(不能成功繁殖),最终将灭绝。即将启动的中国扬子鳄野生种群恢复工程,就是避免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具体措施。(记者徐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