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邹声文)记者从科技部获悉,“十五”期间,我国海洋新药研制取得可喜进展,一批海洋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这可能意味着浩瀚的大海有望成为我国的天然“大药圃”。
据介绍,“十五”期间,我国研制开发了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新药:抗脑缺血新药D-聚甘酯、抗肿瘤新药K-001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916。这3种新药都已获准进入二期临床实验,初步发现具有较好疗效。有关单位还研制开发了4种一类海洋新药:抗心律失常新药A1998、抗肝炎新药鲨肝刺激物质HSS、抗早老性痴呆新药HSH-971和治疗脑缺血新药注射用脉通。这4种新药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此外,我国科研部门还发现并优化了600余种海洋活性化合物,为海洋新药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源头。
“十五”期间,我国还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海洋功能基因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实现了药用、养殖品种改良和病害防治功能基因资源产权零突破,获得了70多个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功能基因,建立了具有我国资源特色的基因数据库,为抢占海洋生物功能基因资源、推动产业化,奠定了产权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