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0月31日电(记者姜克红)10月29日至31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气象专家说,我国空中水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云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淡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
据介绍,我国每年平均受旱灾影响的耕地面积约3亿亩,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特别是首都和部分大中城市中有110座严重缺水,水资源缺乏的整体态势日趋严峻,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增水途径。而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终补给来源,在陆地水循环和淡水资源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年平均空中水资源总量约为18.2万亿立方米,且空中水循环周期最短(约为8天),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1.0万亿立方米。
专家认为,人工增雨是利用科技手段开发空中水资源,为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服务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据统计,1995年至2004年全国通过人工增雨增加降水约2600多亿立方米。
同时,有关专家也认为,当前人工增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国家的总体和长远规划,主要以地方短期应急抗旱作业为主,国家人工增雨业务尚未建立,难以实施重点地区和跨流域的规模化作业;二是作业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作业和探测设备,特别是飞机作业能力明显不足,与这方面的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三是国家一级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和作业指挥机制,各地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还有待完善,效果检验尚不规范;四是投入不足,地方的资金来源大多是不稳定的临时性抗旱资金,投入机制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