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10日电(记者赖安林)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我国西北5省(区)以及内蒙古西部127个气象站近40年来逐月大风出现日数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大风的空间、时间特征,揭示了西北地区大风分布的规律。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联合研究发现,近40年西北大风天气可划分为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小于10天)、较多区(年均大风日数10~50天)、多发区(年均大风日数50~100天)和频发区(年均大风日数大于100天)。
西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大风较多区,占总站数的61.4%。大风频发区的分布最小,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在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60天,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次大风天气,而大风日数最少的地方是陕西北部延安,平均每年发生大风天气的日数不到1天。大风日数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以及高山和青藏高原极易出现大风天气。
研究还发现,西北多数地区近40年来大风呈减少趋势,其中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和陕西东部等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大风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北部到青海西部地区,其代表站年均大风日数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了近3倍,达到190天。总体来讲,西北地区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以5月最多,其次是夏季,秋、冬季特别是秋季大风最少;陕西、甘肃中南部夏季大风较多,青海东南部则夏季最少,冬季大风更多一些。
大风是大气运动的直接结果,其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揭示我国西北地区大风发生的时空特征对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大风将如何影响,以及大风如何影响沙尘暴等灾害的发生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