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2000万美元引进二手的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花了两年时间安装调试,但大多数设备仍然无法使用,企业进退两难;投资5亿元建设高科技轧钢项目,引进的二手设备却生产不出高品质产品,使企业濒临倒闭。
近年来,因引进二手成套设备决策、运作失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事件频频出现,给患有“招商引资冲动症”和“高科技项目饥渴症”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敲响了警钟。
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成套设备检验中发现,一些企业考虑到购置全新设备的巨额资金压力,倾向于引进二手成套设备。而这些二手设备常常由于种种原因,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问题不断,不能正常运转,把企业推入窘境。
2003年,南京一家大型企业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液晶技术有限公司,耗资2000万美元从日本引进了二手的生产线,主要生产手机的第一代彩色TFT-LCD液晶显示屏。但是,经过长达两年多的努力,引进的50多台主要设备仅有15台通过了验收,其余设备至今没有调试成功,不能投入生产。若继续调试,还需追加大量资金,即便最终能够成功投产,产品本身也已不再具有当时的市场和竞争优势;如果停止调试,2000万美元的设备和耗费1.5亿元建设的配套设施都将失去使用价值,前期的巨额投入没有任何产出。
此外,一些企业在引进二手成套设备时,由于无法掌握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南京一家民营企业投资不锈钢薄板冷轧热轧加工项目,新建厂房和购置设备等共耗资5亿元,但由于技术不到位,购置的二手成套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出现不少问题,调试出来的设备始终达不到生产高品质产品的要求。最后只能放弃到手的订单,企业濒临倒闭。
近年来,高科技项目成了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面子工程”。有的地方政府对引进的高科技项目来者不拒,而一些外行企业不经充分准备和论证,盲目跟风,匆忙进入自己本不熟悉的高科技领域,给巨额投资埋下了隐患。上面两个案例,都是外行投资高科技项目导致失败的典型。
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专家说,高技术产品对设备的稳定性、精确度、自动化程度要求很高,需要高素质人才和巨额资金作支撑。而且,高科技产品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取得优势,产品很容易就被市场淘汰,被技术淘汰。因此,高技术项目进口大型二手设备,仅有好的投资愿望和合法的进口过程,并不能化解和掩盖决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