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尼贫血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谁知道范可尼贫血的发展历史?

范可尼是谁?怎么发现这种疾病的?

谢谢了。要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报告。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属于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属于先天性再障.这类病人除有典型再障表现外,还伴有多发性的先天畸形(皮肤棕色色素沉着,骨骼畸形、性发育不全等)。其病因可能是染色体的异常。同时,还会伴有精子减少等其它特征。经常与其它疾病伴发。

科学家们发现,在范可尼贫血病人中,因缺少DNA螺旋的一个关键基因BRIP1,因此许多与它相互作用的基因便不能发挥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伴随疾病或症状,如BRCA1这个基因无法作用于DNA转录,因此导致它经常与肿瘤伴发。

【诊断】

(一)发病年龄 多于儿童期发病。男孩以4~7岁、女孩以6~10岁发病者较多。

(二)家族史 约10%~30%父母为近亲结婚。

(三)临床表现

1. 贫血的一般表现,出血倾向及易感染。多见皮肤色素沉着,或片状棕色斑,体格、智力可发育落后。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2. 先天畸形常见骨骼畸形,如拇指缺如或畸形、第一掌骨发育不全、尺骨畸形、脚趾畸形、小头畸形等,也可有肾畸形,眼、耳、生殖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典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多先有血小板减少,逐渐发展为全血细胞减少。少数病例可仅一系或两系细胞减少。贫血可呈大细胞性。网织红细胞减少。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

2. 骨髓象 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同。可有灶性增生,可出现巨幼样幼红细胞。骨髓体外干细胞培养示粒、红系细胞集落减少。

3. 生化改变 约半数患儿出现氨基酸尿(多为脯氨酸尿),胎儿血红蛋白增多(5%~15%)。红细胞长期存在( 抗原(正常2岁前消失)。

4. 染色体异常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作染色体分析可见断裂、单体交换、环形染色体等畸变。姐妹染色体交换减少更具诊断意义。

【治疗】

(一)一般支持疗法 同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重时应予输血。

(二)激素疗法 给予一种雄激素及一种皮质激素多数病例有效。常用羟甲烯龙[最多可用至5mg/(kg?d)]加较小量泼尼松[lmg/(kg?d)],一般于用药后2~4个月即有明显生血反应,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逐渐减量,以维持量维持血红蛋白在正常低限水平。治疗期间应注意肝功损害等毒副作用问题。

(三)有条件者可做骨髓移植。

【预后】

未用雄激素治疗前,一旦出现贫血,5年生存率约为50%。经用激素治疗后生存率大为提高,但有5%~10%病例发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

该疾病是以瑞士儿科医生Guido Fanconi 名字来进行命名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