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的J-8II和MIG-23F-4SU-15都很有渊源
J-8原型机是在J-7(MIG-21)型的基础上放大设计的,而J-8II是在J-8基础上改为两侧进气的型号,SU-15是根据SU-9/11的使用经验设计的,同样选择了放弃机头进气,而MIG-21和SU-9/11同样源于中央流体研究院的一个试验结果和气动方案,所以我们可以说两型飞机是“同源”的
在设计J-8II的时候,我们大量参考了当时所有能够得到的实物资料,包括F-4和MIG-23,而J-8II气动与MIG-23有很多相似,实际上是因为我们能获得是MIG-23的整机,而不是像F-4一样的残骸,如果大家有机会深入了解J-8II的话,就会发现在机内设备上,实际上还受到了美国F-4飞机的影响,比如进气道,在设计上更多的参考了美国人的设计。
实话实说,美国人在细微之处的设计远远超过了苏俄的设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留意许多美国战机特别是原来诺斯罗普飞机的设备口盖,许多不是简单的圆角矩形,而是一个切一角矩形,这样可以保证在某些关键气动部位的口盖不会装反,这样的设计往往是很实用的.
苏15和歼8II。
尽管都是尖头、两侧进气、有平尾的三角中单翼,都用几乎相同的发动机(早期的苏-15用2台R-11系列,早期歼8用2台仿R-11的涡喷7系列;后期苏-15改用R-13系列,歼8II也改用仿R-13的涡喷13系列),但二者属于不同的发展谱系,因任务要求有很大不同,所以内外结构也有很大区别。
苏15是苏联上世纪70-80年代主力截击机,只装备苏联防空军,装有长期保密的自动截击系统(其实技术水平只接近美国上世纪50-60年代F-102、106的截击系统),可在保持无线电静默情况下,根据地面引导接近目标(该系统核心是个电脑,设定目标后,航线正确时,显示一个特定的字母,偏了就出现另一个字母,自动驾驶仪会自动修正,也可人工干预,以便取消攻击指令或重复攻击),由单脉冲雷达火控,只能打中高空目标,不能下视打低空或地面、水面目标,一次攻击1个目标,用导弹打了就跑,航程很短,挂2枚蚜虫、2枚锥子导弹和1个双管23炮舱后,航程还不足1300千米。座舱视界很差,不适合与低战斗机空战,主要用于拦截敌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
歼8II是目前中国主力战斗机,可超视距空战,作为高档机与抵挡的歼7构成歼击航空兵装备体系。早期型航程达2200千米,由单脉冲雷达火控,一次攻击1个目标,技术水平与苏联米格23、美国鬼怪差不多,除了空战还有对地攻击的任务,算多用途战斗机。近年来,火控系统升级,用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可超视距同时攻击多个空中、地面、水面目标。
苏15由苏11发展,后机身截面较方,和此前的苏式一样,装4片减速板和大大小小好几个冷却进气口,特别是垂尾两侧各有1个大冷却进气口。
歼8II由歼7发展,后机身截面较圆,和歼7一样,减速板在腹部,除了后机身上下几个小冷却进气口外,垂尾基部及其两侧共3个较大的冷却进气口。
苏15的发动机进气口也较方,座舱盖是平推开闭的,有的顶上还有突起的后视镜罩(米格15、17、23、27也有,呵呵)。
歼8II和歼7II、强5等一样,座舱采用西方从50年代开始普及的后掀式座舱盖,后视镜也学西方,采用多片装在舱内前方,无需突起在外面。
此外机身结构、天线布置、航电设置等,也完全不同,还有许多不同,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