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零的突破:洪都K-8教练机总设计师石屏
2007年03月27日。(中国航空报许珊)
在近半个世纪的飞机设计生涯之中,他先后参加过3种飞机仿制,4种飞机设计,为初教6飞机获国家质量金奖,强5、K8、K8J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总设计师石屏。
2007年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大会颁布了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其中,洪都集团公司K8J飞机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作为K8以及K8J飞机的型号总设计师,石屏再一次成为众人的关注焦点。
石屏出身于江西波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三岁时,父亲不幸离开人世。家境贫寒的他靠政府提供的助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现为洪都航空集团公司)从事飞机设计工作。
对石屏来说,对航空事业的满腔热情是促使他不断前进源源不竭的动力;对飞翔的无限渴望促使他一次次抛开荣誉,一切从零开始,从而一次次的实现国际国内零的突破。
52岁的人,大多数正在谋划退休后如何享受生活,也有的驾轻就熟,沿着辉煌的足迹走下去。但没有多少人会愿意一切归零,开辟事业上的全新领域。然而52岁的石屏,尽管已是誉满全球的他,却踏出了K8事业的第一步——1986年,石屏被任命为K8飞机的总设计师,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全新的基础教练机。
要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研制世界一流的设计水平、起点高、技术新、没有原准机,资金有限的全新飞机,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当时设计方案还在纸上,巴方要求装配的塔康、仪表着陆、电子飞行仪表等10多项成品在国内并无供应商。
尽管参加过多种型号的研制,但作为总设计师,面对K8的研制任务,石屏还是感觉到了压力。然而,在身经百战、勇于接受任何考验的石屏看来,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对于K8飞机实现首飞并翱翔蓝天的愿望来说,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
经过深思熟虑,石屏从飞机设计所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精干的总设计师班子,围绕飞机的性能要求,列出了十项技术关键,几十项试验,五项国外试验,排出了工作计划。按照石屏提出的研制计划,各专业、各系统、各部门全线启动,K8研制进入了高潮。图样设计、成附件研制、试验工作、工艺和生产准备按并行工程原则同时并举。
在具体的试制过程中,石屏面临并攻克过多少项技术难关,受到过多少次挫折与打击,又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与成功,没有人统计过,也没有人能够统计得了。然而,对石屏来说,每一个结束都意味着下一个开始,上一个阶段的结束只是意味着下一零的开始,如此反复,不断地造就零的突破。
1990年11月21日,K8飞机载着石屏和洪都人的梦想,腾空而起,顺利实现首飞。
K8教练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基础教练机的空白,创下了我国航空工业史上3个第一:一是我国自筹资金引进外资研制的第一种飞机;二是我国输出整机生产线和设计技术的第一种飞机,改写了50多年来一直由我国引进外国飞机和生产线的历史;三是我国从方案论证开始进行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第一种飞机。K8飞机多项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多项技术为我国首创。2001年,“K8飞机研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石屏名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90年代前,我国空军的训练体制是“初教六一歼教五”,这种训练体制为我国培训了大批优秀飞行员,但歼教五飞机油耗高,留空时间短,机载设备陈旧,后舱视界范围小,训练经费高,学员淘汰率高。为提高训练水平和效率,降低训练经费,我空军急需发展一种新型基础教练机以实现“筛选、初级训练—基础训练—高级过渡训练”的训练思想。全新的K8J应运而生了。
K8J教练机于1992年2月批准立项,1994年12月实现首飞,创造了当年发图、当年生产、当年上天的奇迹。K8J型教练机是取代歼教5填补基础训练空白的新型基础教练机。K8J型教练机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开展了全机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设计,是我国在役军机首次全面贯彻可靠性设计国军标的飞机。同时,为实现发动机国产化,飞机配装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国首台涡轮风扇发动机。经多次大机动及尾旋试飞考核,证明K8J飞机进排气系统与发动机匹配性能良好。该技术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实现了新研飞机、新研发动机同步设计定型的国内首创。
在K8及K8J飞机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石屏个人也因此一次次地被推向荣誉的高峰。1991年,他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并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航空金奖等十多项称号和奖励。2003年,石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K8J飞机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已过七旬的石屏,如今仍然奋战在他那难以割舍的岗位上。正如他的座右铭“终身学习,实践求知,依靠团队,创新工程,功利不居,乐在其中”一样,石屏已然卸下K8和K8J的荣耀,正在为下一个零的突破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