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式40火箭筒
四O火箭筒,一种传统的反坦克兵器。在未来信息化战场,怎么让它派上大用场?记者结识了这名士兵,对四O火箭筒也刮目相看了。——题记
1“谁能躲过张宝金的四O火箭弹,我给谁立功!”北京军区某装甲团指挥员在军区组织的一次演习前动员说。
然而,演兵场上,张宝金手中的火箭筒照样使坦克一辆接一辆地“趴窝”。
张宝金何许人?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代理排长、三级士官,因掌握多种兵器出神入化而荣立一等功,今年初被北京军区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
“要赢在战场,先赢在岗位。”山东大汉张宝金的话充满哲理。刚到边防团当步兵,他在一次射击中打了个“光头”。这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他发誓一定要在步兵专业里练出名堂来。
世上的事最怕较真。张宝金不厌其烦地向专业好的老兵学习请教射击技术,当兵第一年,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他夺得步枪、轻机枪、狙击步枪、四W火箭筒固定射击和五公里越野5枚金牌。
2很快,张宝金被任命为班长。他立下军令状:“不带出一个过硬班,年底打背包走人。”
张宝金在靶场举着小红旗迎风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让新战士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四W火箭筒判风的本领;他扛着坦克模型在训练场上一天跑上百次,使大家掌握射击运动目标的要领,班里的5名新战士很快掌握了这些技能。考核时,张宝金带领全班战士卧倒、装弹、瞄准、射击,一气呵成,6发炮弹全部命中运动目标。一位前来观演的将军激动地说:“从卧倒到6发炮弹命中目标仅用了56秒,真不可思议!”
不光要打得准,还要打得巧。张宝金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活传授给战士。张宝金带过的兵人人都是优秀士兵,先后有4名考上军校,8名入党,6名转了士官。
3如果说做一个“全能手”容易,做好一个班长也不难,那么要做一个在未来战场上一定能赢的战士,却绝非易事。为此,张宝金始终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劲头。
四W火箭筒的最大优势是机动灵活,但传统的连测法和决定诸元法制约着它的射击精度。张宝金决定把它作为突破口。一天,他从杂志上看到一种测量定位的新方法,决定拿来一试。他带着本班战士在营区附近的几个控制点上反复测算,摸索规律,终于总结出了“三同法”,使误差缩到最小。他还研制出“简易连测器”、“简易测距器”等6种革新器材,大大提高了瞄准精度。
在训练场上,怎样为战士们提供仿真度更高的目标作保障?张宝金和战士们一起用心琢磨,探索出180度转弯射击、连续装弹射击等高难度的射击方法,并很快生成战斗力。
编余小议■徐双喜
一名士兵和一件单兵兵器的随想
战争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当超视距攻击、精确打击、一体化联合作战等新名词扑面而来的时候,不少人心存疑问:一名士兵还有多大作为?一件传统的单兵兵器还能发挥多大作用?
据报道,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伊拉克战争中,巴格达宽阔的街道被美军惊恐地称为“火箭筒走廊”。可见,传统的反坦克火箭筒仍是不可小看的单兵武器。
毫无疑义,信息化武器能“看”得更远,打得更准,一定程度上具备人的“大脑”、“眼睛”和“耳朵”功能。但是,信息化离不开机械化,大部分信息化武器是在传统武器上嵌入了信息技术。更何况,在可预见的未来战场上,传统单兵武器仍将发挥威力。牢记这一点,每名战士都应把手中的武器练得技艺精湛。这是因为,信息化不仅是打电波战;战胜敌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士兵和他的手中“枪”!(陈彪 王建臣 本报记者 郭建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