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晚,伊朗总统内贾德在谈笑间释放了15名被扣押的英国水兵,历时13天的“水兵事件”在达到高潮的同时走向尾声。从唇枪舌战、剑拔弩张到柳暗花明、拨云见日,这一切转变之快让所有准备观摩一场“持久战”的旁观者出乎意料。但在这场未见硝烟的“暗战”背后,仍有重重尚未拨开的疑云。
4月4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首都德黑兰与英军水兵(左)握手。当日,伊朗释放了因“非法进入伊朗水域”而被扣留的15名英军水兵。艾哈迈迪-内贾德还接见了被扣的英军水兵。 新华社/路透
悬疑1:转折点何时出现?
“英国官员猜测到会有好消息,但没敢奢望这场沸沸扬扬的危机会就此干净利落地戛然而止。据说连伊朗外长穆塔基在听到内贾德的宣布时都吃了一惊。”
———英国《独立报》
从3月23日“水兵事件”发生后的一周多的时间里,英国和伊朗各执一词,为水兵究竟在“谁家的”水域被扣和“道歉”问题僵持不下。布莱尔首相和外交大臣贝克特都曾警告称,这一僵局可能会演变成长期的对峙。英国官员曾预测危机将持续数月之久。
这看起来并不乐观的局面究竟是如何扭转的?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这要感谢4月3日晚的一次电话,话筒一方是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另一方则是布莱尔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奈杰尔·谢恩沃尔德,这也是争端发生后第12天英国政府首次有机会与伊朗高层官员通电话。
安排这次通话颇费了一番周折。3日早些时候,布莱尔称“未来48小时”对于解决英军被扣事件非常关键,但英国外交部对此仍一筹莫展。
英国当地时间3日晚6时,伊朗驻英国大使在与英国官员就“水兵事件”举行的第8次会议上,感受到了对方按捺不住的火气。英方表示,已经受够了德黑兰不断发出的混乱信息,前一秒说要释放女兵特尼,后一秒又说释放工作暂停。在发泄完怒火后,会谈终于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安排拉里贾尼与谢恩沃尔德通话,不过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似乎被排除在外。
《独立报》称,在两人1小时的谈话中,双方可能达成协议,最后拉里贾尼提醒谢恩沃尔德,要注意伊朗总统内贾德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最后讲话,他将会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这也是伊朗4日宣布释放15名英国士兵之前唯一一次暗示。
据悉,内贾德的记者会原定于3日下午举行。但是,驻伊朗的外国记者在前往相关部门领取采访证时被告知记者会将推迟至少24小时。从事后看来,这正是伊、英两国的外交磋商取得重大突破之时,因此内贾德需要根据双方磋商的结果做出最终决定。
悬疑2:有没有幕后协议?
“如果我们用他们交换伊朗人,我们会要求换成百上千的人。他们被宽恕了,这是个礼物。我们采取人道主义的方式。”
———伊朗总统内贾德
伊朗做出的放人决定也许并不令人意外,但人们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促使伊朗这么快做出这个决定?双方是否达成某种协议?协议内容是什么?《独立报》称,这要等30年后的解密文件来回答了,现在一切只能是猜测。
4月4日,伊朗媒体称,一名伊朗外交官将被允许探视今年1月在伊拉克北部被美军拘捕的5名伊朗人。4月3日,伊朗宣布今年2月4日在伊拉克被绑架的伊朗外交官贾拉尔·沙拉菲已经获释,并会在当天下午返回德黑兰。这一系列迹象令人们怀疑事态在朝着“互换扣押人员”的方向发展。
唐宁街的否认态度很坚决,《卫报》援引一名唐宁街内部人士的话说:“我们没有进行谈判,这不是有条件的释放。”伊朗总统内贾德4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驳斥了“交换说”。
悬疑3:幕后力量起作用?
“叙利亚的努力和伊朗方面的善意最终使英军士兵平安获释。”
———叙利亚新闻部长穆赫辛·比拉勒
如果没有幕后协议,那么有哪些幕后力量起到了作用呢?叙利亚是中东地区与伊朗关系最亲密的国家之一,两国均与美国关系紧张。叙利亚外交部长瓦利德·穆阿利姆4日在大马士革接受科威特《新闻报》采访时说:“此事的解决需要通过温和外交手段,叙利亚正在这两国间进行这样的温和外交活动。”英国天空电视台报道说,叙利亚和卡塔尔在解决外交危机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伊朗的另一个邻国伊拉克似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报道说,尽管没有收到有关方面的直接请求,但伊拉克外长霍希亚尔·兹巴里已于近日开始为美国尽早释放5名被扣伊朗人斡旋。不过他表示,他请求美方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气氛。
除了这些在暗中出力的国家,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和国家都一直对此事件高度关注。
悬疑4:谁是博弈的赢家?
“90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成内贾德个人展示的舞台,伊朗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却没有让双方在对峙的路上走得更远。”
———英国《独立报》
如今“水兵事件”已经告一段落,那么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的博弈中,究竟谁是赢家呢?
《卫报》援引德黑兰分析人士的话说,“水兵事件”为伊朗政府提供了对西方国家的孤立政策进行反击的工具。在核问题上,伊朗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对西方推动安理会一步步通过制裁没有还手之力,对伊朗人在伊拉克被俘也毫无解救之法。借助这次机会,伊朗向英国发难,并避开了直接对抗美国的局面。
该分析人士称:“这事件的意义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伊朗外交官贾拉尔·沙拉菲的获释和美军可能准许探视5名在押伊朗人,这都加强了内贾德的政治力量。而在电视上播放英国士兵承认非法入侵伊朗水域的录像,则达到国内宣传的目的,令心存疑虑的公众相信伊朗受到某个虎视眈眈的敌人的威胁。难怪英国专家也认为,伊朗人在组织宣传方面“干得不错”。
《独立报》分析说,伊朗至少可以在四个方面“得分”:释放扣押士兵之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赏和“宣传战”上的胜利;令英国处于心怀感激的处境;作为有能力损害美国和英国利益的地区大国的作用得到了再一次确认;在核问题上可能赢得支持。
反过来看,英国人干得怎么样呢?《每日邮报》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质疑。该报评论认为,英国政府在这一系列危机事件中的表现,说明其缺乏必要的军事应对机制与能力,才让伊朗能成功地通过宣传来羞辱英国政府;此外,英国情报部门在事发前也存在工作失误,未能通过分析发出预警。
不过,唐宁街认为,“水兵事件”的顺利解决是布莱尔“双管齐下”策略奏效的证明,即一方面寻求国际社会支持,另一方面寻求与伊朗对话。《独立报》也认为,英国政府并非一无所获,能顶住巨大的公众压力,在没有进行军事威胁的情况下,通过外交手段赢得士兵获释,也算是一次外交胜利。而且士兵的安全获释可能反过来促进英国与伊朗未来的关系;由于叙利亚出面斡旋,英国和大马士革的关系可能也会升温,这也算是个意外收获。
国际问题专家时殷弘教授表示,不论这一事件的出现是“意外发生”还是“人为制造”,单看它的解决能如此迅速快捷,而没有从一个小事件发展为大事件和长期事件,可以看出即便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双方仍没有失去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内贾德本人的处理方式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灵活性。
不过,“水兵事件”与伊朗核问题是两个问题。
由于伊朗在核问题上坚持不妥协,它所面临的联合国制裁压力并未减轻,因此从总的局势来看,伊朗通过“水兵事件”并没得到什么实质好处。然而,伊朗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灵活态度,为核问题的缓解甚至最终解决提供一个间接而令人鼓舞的经验。(中国日报特稿 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