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保障
【现场回放】对抗中,一辆新型火炮牵引车遭“敌”机轰炸受损严重。抢修分队赶到现场,利用信息网络远程“诊断”系统向千里之外的专家求救。根据前方传回的信息,专家组在紧急实施“会诊”后,将抢修方案传回。40分钟后,该新型火炮牵引车又重新恢复了“活力”。
【新闻背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节奏越来越快,分秒之间都关系到战局的进程。该团党委认识到:原来那种“工厂式”的静态维修模式已难以适应实战需求,必须提高保障效率,解决新装备动中保障难的问题。
为此,该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新装备电子资料库,建成远程装备保障信息支援系统;以团指挥网和野战指挥方舱为载体,建起抢修可视化的野战自动化保障体系。他们还加大信息条件下车辆抢修、抢修所的展开等内容的演练,摸索出伴随与跟进、直接与间接等保障方法,实现了维修保障由静态向动态、由营区向野外的跨越。
靠科技创新破解保障“瓶颈”
【现场回放】演练第2天,天气突变,雨雪交加。3连的“宝贝疙瘩”某新型火炮,第一次进行实弹射击。如此恶劣的天气,它“娇贵的身体”能否经受住考验?连队官兵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平时训练中,该新型火炮性能受天气影响,打击目标命中率总是不够稳定。为提高该新型火炮的全天候作战能力,攻克技术保障的“瓶颈”,该团革新出了“火炮射击计算指挥仪”。
搜索、侦测、计算……安装上革新成果的新型火炮没有让大家失望。“轰!”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击中目标。
【新闻背景】随着新装备不断列装,技术保障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该团党委“一班人”认识到:只有靠科技创新,才能不断破解新装备保障的“瓶颈”。
他们探索出精细化改造、程序化维修的科技创新路子,突破了一个个保障“瓶颈”。某型导弹发射控制设备,连续发射时经常断电。技术人员研制出“智能快速充电仪”,提高了该型导弹连续发射能力。某型榴炮炮栓分解维护保养费时费力,危险性大。官兵们革新出“炮栓分解工具”,使炮栓分解时间由9分钟提前到3分钟。
培养人才“保障群”提高战时保障能力
【现场回放】清晨,白雾茫茫。“敌”火炮群突然发起攻击,阵地顿时硝烟弥漫。“红军”猝不及防,遭到重创。阵地上,某新型火箭炮、新型雷达等陷入“瘫痪”。接到求援信息,一支精悍的抢修小分队快速赶到。维修人员各司其职,一起上阵,很快让受损的新型装备“起死回生”。
【新闻背景】未来信息化战场,提高新装备战时保障能力要求有一支新型的技术人才“保障群”。该团打破专业壁垒,制定出“尖子带骨干、骨干带群体”滚动培训计划;出台了《装备业务技能考核实施细则》,对技术干部进行资格认证和称职能力考评。
与此同时,他们先后与4所军地院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协作关系,学习研究现代信息技术、野战装备防护等知识;加大通用装备、技术保障指挥训练和新装备操作、新方法运用等保障方法演练,提高官兵维修新装备器材的能力。目前,该团从单兵到各个层次,从战斗保障到各个专业,构建了全员额、全要素、全装备、全过程的整体保障新体系。(关武强高凤鹏本报特约通讯员王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