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或者中期癌症可以治愈吗?
1.如何控制各种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癌症是"绝症",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已认识到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但这个观点还没有被所有人认识,中国人大多谈"癌"色变。事实上,1981年WHO顾问委员会就提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是可以治愈的(如能早期诊断的话),1/3是可以通过治疗延长生命或减轻痛苦的。从这三个1/3的基本估计来看,针对癌症的预防措施还是行之有效的。
一级预防是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去除病因因素的方法防止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则在于"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各种筛查或普查措施,及早发现恶性肿瘤,并及早进行治疗。一般早期治疗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晚期。三级预防则是针对癌症病人治疗和康复,防止伤残,减少死亡的措施。总的来说,一级预防可以使人不得癌症,是最佳的预防方法,也是最根本的途径。但是,癌症的病因千差万别,目前很多因素尚不能肯定,有待于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探讨研究,因此要将各种癌症的病因都控制住,恐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三早"是仅次于一级预防的预防肿瘤的措施,如果运用适当,可以使很多肿瘤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返回
2.什么是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我们都知道癌症的发生不是很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接触致癌因素到产生癌症一般都要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也有少数癌症潜伏期较短。一般来说,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可能表现为一些疾病。患这些疾病的人比没有患病的人得癌症的机会要大大增加,这些疾病我们称为癌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萎缩性胃炎病人确实要比其他胃炎病人或无胃炎者易患胃癌。也有人把癌前疾病叫做癌前状态。
癌前疾病是一个临床的概念,是一类疾病,而癌前病变则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人体的组织发生了一些病理学的变化,这些病理学变化也容易发生癌变。无论是癌前疾病或是癌前病变,都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能发展为癌。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病例将停止发展或消退,仅有少数病例发生癌变。普通群众也不用把注意力放到区分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上来,只要我们要关注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一旦发现有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就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治疗,防止向癌症转化。常见的癌前疾病有:皮肤粘膜白斑、慢性溃疡、瘘管、黑痣、皮肤角化症、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食管炎、结肠炎,宫颈长期糜烂、撕裂、息肉等。出现这些疾病,一定要积极合理治疗。返回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恶性肿瘤警告信号有那些?
除了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外,癌症有没有其他癌前的先兆症状呢?回答是肯定的。只要认真做好个人自我检查和重点人群或高危人群的普查,早期发现癌症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几个恶性肿瘤的警告信号
(1)可触及的硬结或硬变,如乳腺、皮肤等。
(2)疣或黑痣发生明显的变化。
(3)持续性消化不良。
(4)持续性嘶哑、干咳、吞咽困难。
(5)月经期不正常的大量出血,经期以外的出血,特别是性交后阴道出血。
(6)耳、鼻、膀胱、肠道原因不明的出血。
(7)经久不愈的伤口,不消的肿胀。
(8)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返回
4.西方国家提出的恶性肿瘤警告信号有那些?
西方国家曾提出7个癌症警号,分别如下:
(1)大小便习惯改变。
(2)溃疡不愈。
(3)少见的出血和分泌物。
(4)乳房或身体其他部位增厚或结节。
(5)不能进食或吞咽困难。
(6)疣和痣的变化。
(7)咳嗽和声音嘶哑。返回
5.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出的恶性肿瘤警告信号有那些?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出的常见肿瘤的10大警告信号
(1)乳腺、皮肤、舌及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不消的肿块。
(2)疣(赘瘤)、黑痣明显变化(如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毛、渗液、溃烂、出血等)。
(3)持续性消化不良。
(4)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谟幸煳锔谢蛏细固弁础?
(5)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衄、抽吸后咳出的鼻咽分泌物中带血、头痛、颈部肿块。
(6)月经期不正常的大出血,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
(7)持续性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及粘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
(9)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
(10)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
除了上述10条警号之外,对以下先兆症状也要引起高度警惕:
(1)单侧持续性加重的头痛、呕吐、视觉障碍,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复视。
(2)原因不明的口腔出血、口咽部不适、异物感或口腔疼痛。
(3)无痛性持续加重的黄疸。
(4)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液体。
(5)男性乳腺增大。
(6)原因不明的疲乏、贫血和发热。
(7)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疼痛、骨关节疼痛。
(8)排便或排尿习惯的改变。返回
6.早期发现癌症的方法有哪些?
早期发现癌症的目的是在癌症最小或者最早阶段就把它查出来,最好能在尚无症状时就检查出来,因为很多癌症最早期并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和体征时,癌症大小可超过1cm。早期发现不能单单依靠大范围的人群普查,其他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有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早期发现癌症的方法。
了解自己的病史和体检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病史,同时还有-'些体检和化验报告,加上对机体健康状况的功能检查,可以建立一份健康档案,供医护人员参考。
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好办法之一,通过自我身体检查,可以看看自己身体有无异常肿块、痣和皮肤改变等。检查部位包括口腔、皮肤、乳腺等。
定期进行体检和做有针对性的专门检查 定期到医院体检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早期发现一些肿瘤,有时为了更好地明确是否患有某种肿瘤,还须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如B超、内窥镜、X线等检查。
留意癌症的早期信号 前面已经提到了癌症的早期信号,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这些不良的征兆,一旦出现这些征兆,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由于肿瘤引起。
进行癌症的普查 这里说的普查是地区性的,即在某一个地区范围内举行,可以是若干个县(区),也可以是若干个镇、居委会。普查可有年龄限制,如男性30岁以上、女性25性以上的人群全部进行普查.也可以符合其他条件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普查时可以只查一种病,也可以进行多种部位检查。积极参加防癌普查也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措施,在我国运用较多,对肝癌、食管癌、胃癌、子宫颈癌等都进行过大规模的人群普查。
在现症病人中早期发现复发的癌肿 现患癌症病人在进行治疗后可能已经治愈,但肿瘤可以复发,也能发生其他癌肿,因此对于现患癌症病人仍要注意加强随访,定期进行检查,以早期发现新出现的癌症。返回
7.如何早期发现胃癌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
不同的恶性肿瘤有不同的流行病学分布和临床表现,其病因和预防方法也大不相同。下面就将常见恶性肿瘤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及早期发现的方法作一介绍。
胃癌的癌前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很早就被视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有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进一步发生肠上皮化生、间变或恶变,但这个癌变过程比较长。我国的慢性胃炎发病率较高,其中一部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此要加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2)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但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和恶变。
(3)胃息肉:胃息肉是一个大体形态的描述,包括很多种不同病变,组织上分腺瘤性、增生性、再生性等。胃息肉可以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
(4)残胃:因溃疡和息肉等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的残余部分发生了胃癌,称之为残胃癌。第一次手术至残胃发生胃癌的时间,一般为10年以上。目前残胃也被认为是癌前状态。
(5)恶性贫血:恶性贫血病人中可有10%发生胃癌,其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中国恶性贫血比较少见。
胃的癌前病变主要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两种。
(1)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高龄人更为多见。很早就有人看到这种病变,常见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年来的研究已注意到了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或间变,病理上主要有3种异型增生,肠化型、再生型和腺瘤型。其中以腺瘤型增生与胃癌关系较为密切。
日本、中国等国家均在胃癌的早期发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1)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指患某种疾病危险性较大的人群。很多早期筛查办法主要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可以降低筛查成本,而提高早期发现率。胃癌的高危人群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男性,年龄45岁以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有家族胃癌史,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地中海贫血、胃粘膜的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人,胃部常受到放射线照射者。同时具有以下饮食习惯的人群也应当受到重视:重盐,嗜食腌、熏、盐渍、泡腌食物,食物中硝酸盐摄人量较高等。
注意以下症状,开展自查和必要的检查
①注意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胃癌病人或早或迟都会出现食欲不振。开始时往往有上腹部饱满感,心口窝沉闷感。不思饮食,且药物治疗多不见效。
②注意上腹部隐痛:一般说来,胃癌病人在出现上腹部饱满感的同时或其前后,会发生上腹部隐痛或饭后胃部灼痛感。上腹部疼痛的原因很多。由胃癌引起的上腹部疼痛,开始阶段并不严重,往往是时隐时现,也无一定规律。另外,在胃部其他疾病(如溃疡)恶变成胃癌时,往往是原有疾病的规律性被破坏,原有症状加重,按老办法医治无效等。
③注意恶心呕吐:早期胃癌偶有恶心。如出现呕吐,往往是肿瘤梗阻幽门,胃内食物腐败酸臭,而常嗳蛋臭味气体,或吐酸臭食物,晚期则常吐咖啡色胃内容物;若肿瘤在小弯,虽无梗阻,也可引起呕吐;肿瘤长在胃底及贲门部,引起贲门狭窄,可出现吞咽困难。
④注意呕血和黑便:胃癌病人早期就有胃出血,但出血量少,不会出现呕血,肉眼观察大便也属正常。当癌组织破溃,累及血管时,可出现呕血、排黑便及柏油便,且不易止血。大出血缓解后,常呕咖啡色胃内容物。
此外,原因不明的腹泻、便秘、贫血、消瘦等,都应引起重视。
参加普查、筛查:实践已经证明,通过胃癌的筛查,可以在人群之中早期发现和检出那些尚未出现临床较明显症状的胃癌早期病人,从而进行较早的治疗,提高生存率,减少病死率而达到二级预防的目的。至于用于筛检的技术,目前尚没有一致公认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外科手术加病理或胃镜加活体病理检查技术,是确诊胃癌的主要办法。胃镜和胃活体标本检查也是早期发现胃癌的重要手段。胃镜检查,尤其是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进行粘膜活检!可以发现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例,除此之外,国外还有用流动式微型放射线检查和钡餐双重造影来进行早期发现。胃癌的筛查方法还有很多,但效果均不如胃镜检查,列举如下。
①血液: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分析、铜蓝蛋白测定、血清岩藻糖测定、胃泌素测定、血清铜和锌测定、癌胚抗原检查等。
②胃液:胃酸测定、胃癌相关抗原检查等。
③尿液:四环素排泄延缓试验、尿玫瑰红试验、尿蓝试验等。返回
④其他:大便隐血试验、草履虫提取液皮试等。
8.如何早期发现食管癌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
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逐渐失去正常生理制约而发生癌变。目前认为食管上皮细胞增生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尤其是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因为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率也高,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的检出率与食管癌相一致。
食管癌和胃癌一样,也是易于早期发现的消化道癌症,当然必须要注意早期的信号或症状,并根据情况作相应的检查,才有希望在癌症的早期就发现它。
注意以下症状,及早开展自查和必要的检查
①下咽食物时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这是典型的早期食管癌症状。在早期这种症状极其轻微,不为人所注意,不妨碍进食,而且有时一过即逝,但是常常反复发作,特别是心情郁闷,精神状况不好时,发作更为频繁,逐渐加重。国内统计,约有50%的早期病人有这类症状。
②吞咽时食管内或胸骨后有疼痛感:人类对痛觉是非常敏感的,进食时引起食管疼痛并反射向胸骨后的广泛区域,这是因为食物刺激了发生糜烂或浅溃疡的粘膜引起的。疼痛的部位有时相当模糊,病人不能确切指出,但是不少人可以明确告诉医生,疼痛的位置主要是在咽部、胸骨后或者上腹部,这与癌症发生在上段、中段还是下段有关。食管上段的炎症,疼痛部位常在胸骨上半部或者居中处;中段食管癌,则疼痛以胸骨后;下段以及贲门部炎症常表现为上腹部或者胸骨下端剑突处疼痛。据统计,40%以上的病人有程度不同的疼痛症状。
③食管内异物感:指自觉为食物残渣或者什么别的东西粘附于食管壁上,饮水冲刷,或者吞咽较干食物(如馒头)等,均不能消除这种扰人的不适。据统计,大约10%的病人早期曾有这一症状,这可能是由于食管粘膜肿胀、局部充血、上皮增生或者粗糙引起的。
除了这三类主要症状外,早期食管癌偶有胸骨后闷胀,自觉胃部不适、咽部疼痛等。这些症状不是十分典型,也容易令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耽误了诊断的时间。
参加筛查或普查:食管癌的病情越早,症状也就越加隐晦,不易察觉,轻微的不适又常不为人们所注意,因此,临床上早期食管癌是很少见的,大部分病人由于不注意早期警号或症状,直到出现吞咽困难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多已处于晚期。而参加医务人员组织的的普查或筛查都可以早期发现特定人群的大部分早期食管癌,给他们的治疗带来更多成功的希望。
近20年来,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技术和水平逐步提高,用于筛检的方法也有较快的进展。早期食管癌用食管钡餐造影术一般是不能检查出来的,而用X线粘膜造影可以早期发现-部分食管癌。而食管癌普查中最经常用的方法是食管"拉网"检查法。食管癌的癌细胞易于经擦拭而脱落。"拉网"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接受检查者将带网气囊吞下,然后使气囊膨胀,再徐徐拉出,借助网子的摩擦力,刮下病变处的细胞,于显微镜下观察,寻找有无癌细胞。这种方法应用简便,费用低,出结果快,在我国运用比较广泛。"拉网"法还能发现-些食管上皮增生的病人,可能使他们得到治疗以预防癌变的发生。返回
9.如何早期发现肝癌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
肝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称,因为肝癌的预后较差,但只要能在早期发现肝脏肿瘤,尤其是直径小于3cm,甚至1cm的肿瘤,即所谓的"小肝癌",早期治愈的可能性就较大。
肝癌并无肯定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目前认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都可能与肝癌有关。因此防治肝炎也是预防肝癌的一个重要措施。乙型肝炎的预防比较容易,因为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很好地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且乙肝疫苗已被纳入我国扩大免疫计划,即刚出生的婴儿就要接种乙肝疫苗,从而有效地防止乙型肝炎的感染;成人,尤其是一些特殊危险职业工作人员,如幼托机构、医护人员等也要接种乙肝疫苗,防止感染他人。对于已经患上肝炎的病人要积极治疗,防止肝炎慢性化。而丙型肝炎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供接种,主要是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避免通过输血、性生活、母婴途径感染丙型肝炎。
肝硬化也被认为和肝癌有一定的关系,肝硬化的病人中发生肝癌的比例要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肝硬化病人要积极进行治疗,动态观察,防止发生癌变。如果已经发生了癌变也要尽可能在早期发现。
肝癌的早期发现主要靠自我关注和人群筛查两个方面。
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以下人群:男性,40岁以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有肝癌家族史,甲胎蛋白(AFP)低滴度持续阳性。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检查和参加人群筛查。
注意以下症状
(1)注意上腹部和肝区突然出现上腹不适、进行性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或胀痛,此外还发现肝脏进行性肿大,则应警惕肝癌的发生。
(2)注意肝脏大小。正常成人在右肋弓下不易触及肝下缘,或可摸到0.5~1.5cm大小的肝下缘,边缘很薄,质地较软,无压痛。如在肋弓下摸到超过2cm的肝下缘,应认为是肝肿大。一般说来,肝癌病人以肝肿大和上腹包块最为常见。但脾脏大并不都是肝癌。
(3)注意有无出现腹水、黄疸和脾肿大。肝癌及晚期肝硬化病人都可能出现腹水、黄疸和脾肿大现象。
肝癌的筛查主要在肝癌的高发区进行,用于筛查的主要方法是甲胎蛋白(AFP)。用AFP筛查能发现约80%的肝癌病例,因此一直受到肿瘤流行病学工作者的重视。另外,B超检查是较常用的筛查方法,很多早期肝癌可以通过B超检查发现,而CT检查更能诊断出直径小于0.5cm的肝脏肿瘤,但并不适用于人群筛查,如果B超提示肝癌可以用CT进一步明确诊断。返回
10.如何早期发现肺癌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
肺癌也没有肯定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但目前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结核都与肺癌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出现上述疾病要及早治疗。
肺癌的早期发现也比较困难,很多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而且早期癌症对呼吸功能根本没有影响,因此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但是只要注意肺癌的早期症状,进行专门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肺癌,为早治疗提供机会。
注意以下早期症状
(1)干咳、呛咳:肺癌所引起的咳嗽和其他肺部疾患引起的咳嗽有不同的特点。80%的肺癌病人早期都有咳嗽症状,特别是中心型肺癌。咳嗽常常是阵发性的,干咳、无痰,即使有痰也多是一般的稀薄粘痰,量不多。咳嗽时间常不固定,且与体位无关。
(2)痰中带血或咯血:痰中带血的发生率低于呛咳,但是意义更为重要。痰组织的微血管分布十分致密,血循环丰富,当癌肿出现在支气管时,极易因咳嗽震动而破裂出血。出血量不多,特别是早期常常表现为痰中带有新鲜血块或血丝。大量的咯血是很少见的,且多为晚期症状。
(3)胸痛:胸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常常是在患侧发生轻度的持续性胸痛,有的可能阵发性加剧,但一般都能忍受。病人可以感觉到疼痛发生的大概范围,但是并不能指出确切的部位。
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是X线透视、摄片以及痰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用于大范围人群筛查似乎都不太可取,因此,肺癌的发现更主要靠必要的专项检查。(1)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X线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十分重要,有肯定价值,但仅能反映局部病理变化,对于怀疑肺癌者,还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2)痰液查找癌细胞:痰液细胞学检查目前已经成为常规和早期筛查手段,是肺癌诊断的重要步骤。这种检查方法简便,病人没有痛苦,花费也很低廉,并且可以作为怀疑对象的有效随访观察措施。取痰的方法是:清晨起床后,洗嗽完毕,用力从肺部咳出痰液,装于特制的蜡纸盒或大口瓶内,即刻送化验室检查。倘若痰中带有血丝,则痰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对于无痰或者咳痰很少,或者所咳出的痰主要是泡沫痰,医生还用各种方法吸引痰,以便使所得到的痰液尽可能包括癌细胞。有些病例X线摄片检查并无发现,而从痰液检查中发现癌细胞而诊断为肺癌。(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肺癌的检查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设备要求高,费用也相对昂贵,只作为筛查出来的怀疑对象的进一步确诊方法,而不作为常规的一线筛查方法。返回
11.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
乳腺癌在西方国家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在我国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还是较好的。尤其是早期乳腺癌,即所谓"微小癌",这种癌症通常未侵犯周边组织,癌肿直径小于0.5cm,如经外科手术治疗,10年生存率可高达95%。乳腺癌尚无肯定的癌前疾病,但也发现某些乳腺良性病变后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如乳腺良性瘤、乳腺囊性病、慢性囊性乳腺炎等。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例子。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措施有自查和普查。自查是要求35岁以上妇女在1~3个月内进行自查一次,尤其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更应进行自查。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下列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一侧曾患乳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月经初潮早于12岁,闭经晚于55岁,年龄超过35岁未结婚、未孕,或第一胎足月生产在35岁以后。有多次X线胸透或胸片历史,绝经后显著肥胖者。
注意以下早期症状
(1)乳房形状改变;正常乳房两侧对称如弧形,若乳房上界提高隆起,出现弧形缺损或形状改变,乳头内缩、加深、固定,皮肤出现"橘皮样",则可疑有肿块占位。
(2)注意检查乳房有无结节或肿块:乳房肿物大都单个,初期如绿豆或黄豆大,以后逐渐增大,大都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移动性差,甚至固定。若在肿块同侧腋下触及淋巴结肿物,则已是乳腺癌明显表现。
(3)注意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有血性、浆液性及水性等,大都是良性肿瘤,小部分是乳腺癌。如果乳头溢液是血性液体,同时又在乳房内摸到2cm以上的肿块,特别是在闭经以后,应疑为乳腺癌。
有资料表明,年龄在50岁以上的妇女凡乳头溢血者近60%为乳腺癌表现。
普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方法,凡自动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大都是中晚期痼症病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粗心大意,发现太晚,或者虽有早期症状,但不以为然,以致延误。同时,很多年轻妇女(特别是农村的妇女)出于羞涩,不愿求医检查,从而耽误了病情。另外普查开展得少也是一个原因。普查恰恰是能早期发现的好办法,因为普查出来的癌症,病期绝大多数较早,其中还有一些几乎摸不到肿块的极早期病人。
普查是在具有一定人群的地区,集中医务力量,在短时间内,对25岁以上的妇女逐个进行体格检查,以期早期发现乳腺癌。普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特别是对乳房的视、触诊,如发现可疑肿物或乳房溢液等,则进行X线、热图像、干版照像、超声波中的一种或数种联合检查以确诊。普查应达到95%以上才有代表性,对普查出来的确诊的乳腺癌病人应予以妥善安排治疗。返回
12.如何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其临床前期持续时间较长,这为通过普查发现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提供有利条件。
宫颈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1)癌前疾病:宫颈癌的发生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宫颈癌癌前疾病主要指宫颈中、重度糜烂、宫颈息肉(特别是多发性、反复发作的息肉)、宫颈湿疣病变、宫颈白色病变等。
(2)癌前病变: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是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是癌变过程中常见的病理阶段。不典型增生分三级:I级为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为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属于可逆性病变。根据研究,宫颈癌不典型增生病变发生后5年间,约有40%逆转为正常,仅10%进展为原位癌;在宫颈原位癌发生后10年间,约25%逆转为非典型增生,有20%进展为浸润癌;在宫颈浸润癌发生后10年间,约50%死于宫颈癌,未见有逆转为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病例。宫颈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平均年龄分别是32岁、37岁和47岁。
宫颈癌是较易发现的癌症之一,因为在宫颈癌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有一个比较长的可检出时期,因此及时发现宫颈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意义十分重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实验研究表明,80%的癌症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其中有35%-40%的癌症发病与不科学的、不合理的膳食有关,5%的癌症发病与饮酒有关。我国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约有130万,自1997年以来始终占死因的第一位。
记者从日前在沪召开的环境因素与癌症报告会上了解到,虽然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病因至今尚未清楚,但某些营养的缺乏、营养过多或不平衡也与癌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其中饮食因素比重较大,如食品污染、膳食搭配不合理、长期吃霉变与不洁食物等。由于癌症的发生需要经过长期的、连续的转化过程,大致要经过癌前病变10-30年时间,注重饮食卫生对预防癌症的发生有着直接的作用。
另据统计显示,80%以上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我国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已达75万,占成年男性死因中的12%。医学专家认为,导致癌症的“元凶”被确定后,可为癌症的预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参考资料:http://www.cnkang.com/jbdq/qt/az/Index.html---癌症
癌症初期基本无症状,要通过化验血象或放射科检查,早期发现。早期癌症治愈率达到90%以上。中期治愈难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