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议论得沸沸扬扬的人体摄影艺术展刚刚在南通黯然收场。近一个月时间内,这场人体摄影展先在南通群艺馆展出,结果观众寥寥,议论多多。为挽救人气、争夺眼球,主办方又和一家超市达成所谓“文商结合、以文促商”的新模式,但商家并没有看到由此引发的“购物狂潮”,摄影展也没能让人们“转变观念”。
这次展览展出了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高盛奎拍摄的120多幅作品,已在合肥、浙江、扬州、常州等城市巡回展览。出乎主办者所料的是,这场展览却在南通遭遇寒流。展览前期,每天只卖出几十张门票,热闹时也不过百来人。而让主办单位尴尬的是,在为数不多的参观者中,“民工观众”不在少数,“艺术工作者”掏腰包的少,还不时出现一些稚嫩的“学生面孔”。如此种种,都似乎背离了他们的“初衷”。
无奈之下,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又将这场艺术展搬到了整天人头攒动的一家大卖场。主办方挑出了“相对含蓄”的几十幅作品一溜排开,放在了出入超市的必经之路,试图用刺激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人气,一举多得。
一位画家评价说,在艺术家、文化者和高尚的人看来,人体摄影是人类的自我发现,而在道貌岸然、低级趣味的人眼里,看到的可能是其他。一位年轻白领认为,现在社会上各种人体展、彩绘展多如牛毛,掺杂了炒作和色情成分,艺术成了变相的“脱衣秀”。观众也难免从低俗的角度来审视,很少顾及画面的文化内涵了。
来超市购物意外遭遇“开放潮”的退休干部说,人体摄影是一门艺术,在艺术馆内展出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在老老少少都进进出出的公众场所,似乎放错了地方。
面对“放错地方”的议论,商家认为,作为促销手段,将人体摄影作品放在卖场展出,是一次试探性的尝试。顾客在购物之余能欣赏到艺术作品,不失为一种心情的愉悦。但这种做法肯定会招来议论,但时间一久,市民对此的接受度也会不断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