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2万,一次性安家费补贴20万,科研启动费10万元……”谁也无法想像到如此丰厚的待遇竟无一人前来应聘。昨天,是江苏省气象局正研级高工(教授、研究员)招聘报名截止日期,然而记者获悉,招聘启事发布26天来,竟没有一人前来报名应聘。
年平均收入17万元竟无人应聘
自今年3月24日起,江苏省气象局就在其官方网站(金陵气象http://www.jlweather.com)上高高挂出了这一年薪、补贴等待遇无比诱人的招聘信息。信息摘要如下:江苏省气象局招聘公告为适应我省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局现面向国内外诚聘气象业务科研专家2~3名。
一、招聘岗位及工作单位
1.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应用与研究,江苏省气象台;
2.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江苏省气象科研所;
3.卫星遥感技术开发应用与研究,江苏省气象科研所。
二、基本条件
1.熟悉招聘业务领域国际国内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知名度;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突出,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名义在SCI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或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或做出同行专家公认的高水平的成果。
2.正研级高工(教授、研究员)职称或博士学位(第一学历)。对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可适当放宽到具有硕士学位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在国外留学期间做出突出成绩的留学回国人员。
3.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身体健康。
三、待遇
1.聘期内正研级高工(教授、研究员)年薪12万元; 博士年薪10万元; 硕士学位的副研级高工年薪8万元。
2.给予一次性安家费补贴,正研级高工(教授、研究员)20万元,博士与硕士学位高工10万元;或在合同期内免费使用小校场80平方米以上住房一套(合同期满后如继续聘用,可按当时房改政策个人购买); 国外留学回国人员还可从优。
3.给予引进的正研级高工(教授、研究员)科研启动费10万元,博士与硕士学位高工科研启动费5万元。
4.对特别优秀的人才,以上待遇及其他特殊要求可面议。
5.经审核参加面试的外地人员,报销因应聘发生的往返路费。
记者按此公告算了一笔账,江苏省气象局招募贤才的“重金”颇为丰厚:一旦5年合约签订后,应聘者除可以安排住房、年薪12万元外,还可以拿到20万元补贴,平均下来每年收入约为17万元。然而截至昨日,招聘信息已发布了有26天的“漫长”时间,待遇如此诱人的招聘竟没有一个教授或研究员前来应聘。
江苏气象科研缺少高级“带头人”
国家气象总局提出了“人才强局”的发展思路,江苏也提出了气象事业强省的思路,然而江苏很多气象科研项目却面临着缺少“带头人”的窘境。消息灵通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内情,目前,江苏省气象局正研级高工极度缺乏,现职高工仅江苏省气象台、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方乾高工,江苏省气象局唐洵昌高工等寥寥两三人。而为了解决繁复的气象工作,日前,江苏省气象台还特地返聘了原本已经退休的原江苏省气象台台长周增奎高工、原高工朱盛明教授等人。据了解,其实全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省市之外,江苏省气象台的正研级高工待遇在全国已属中等偏上。这次江苏省气象局为了招募贤才,又特地加薪招贤。
江苏其实还是气象人才的大省
高薪招贤却无人问津,是否因为国内气象系统高级人才全面紧缺所致呢?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余志豪教授否认了这一说法。他告诉记者,其实江苏可以称得上是气象人才大省。因为中国除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的海洋气象学系,杭州大学的气象学系等之外,并没有多少大学设置了较为冷门、不受考生青睐的气象学科。
余志豪称,江苏的气象人才集中在南京市,首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每年毕业的有70~80位本科生,而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的学生每年毕业的本科生达到近百人。另外,由原通信工程学院、原工程兵工程学院、原空军气象学院合编的解放军理工大学中的气象人才也不少。加上每年毕业的气象学科研究生,再除去出国发展、转行不干气象专业的人数,粗略估算,江苏每年培养的气象人才就有两三百人,占到了全国气象系统人才的近半数。
江苏气象人才都跑到哪儿去了
据介绍,两三年前,广西花10多万顺利从江苏“挖”走了两位三四十岁的高工。那么今天面对高薪,江苏这么多的气象人才都“流向”何地了呢?余教授给记者作了解答,尖子气象本科毕业生一般会选择就读南大研究生(每年招收50余名研究生)继续深造,各学校气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普遍选择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此外位于北京的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也是他们所青睐的就业单位。
余教授指出,南大普通老师年薪4万的待遇虽然可能不及江苏省气象局开出的“高薪”,但是教师如果申请到科研课题可能就会补上了薪水上的差距。因为国家科研课题的经费一般有几十万,重点课题达上百万元,教师研究成功的话可提成百分之十几,一下子就补上了“薪水”。而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国家级单位以及北京、广州、上海的重点气象科研院所的薪水自然不会比江苏差。此外,长期从事同一种气象业务工作也不为热爱科研工作的科技人才所青睐。种种因素导致了江苏这次“重金”招贤却无人问津情况的出现。
专家:冷门学科需要政策扶持
据介绍,南大的气象、天文等学科属于该校的重点前沿专业学科。然而每年报考这些冷门学科的学子却有减少的势头。北京气象学院前些年就由于报考人数骤减等原因,就转建为南京气象学院北京分院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变成了一所仅仅轮训在职人员的学院。那么如何让这些现在还是冷门,但却属前沿专业、基础专业的学科真正热起来呢?余志豪教授指出,市场经济是功利化经济,大学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但也绝不可以一味地迎合而“抹杀”冷门学科。根本的办法应该是,国家应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来扶持这些专业的发展。比如,提高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的教学、研究人员的待遇,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成才的空间。如此,这些冷门学科自然就会变成热门学科。也就是说,如果把市场经济的调节和国家政策的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便可实现大学生转系的有序流动,既能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又能保证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