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保健成为人民追求的时尚。远红外线放射性物质的存在构成织物的保健机理。当人们穿着和使用这种织物时,可吸收太阳等的远红外线并转换成热能,也可将人体的热量反射而获得保暖效果,这种远红外线放射性物质在人体体温的作用下,能高效率地放射出波长为8-14μm的远红外线,除可用作保温材料外,还具有抑菌、防臭、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是理想的保暖健身纺织品。
远红外线是人和动物生存生长的必要营养,这一波段的远红外线极易被人体所吸收,人体吸收后,不仅使皮肤的表层产生热效应,而且还通过分子产生共振作用,从而使皮肤的深部组织引起自身发热的作用,这种作用的产生可刺激细胞活性,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进而改善血液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起到一系列的医疗保健效果:
(1)使服装内的温度比普通织物为高,具有保暖功能;
(2)穿用由这种织物制成的服装,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功能;
(3)对神经痛,肌肉痛等疼痛症状具有缓解的功能;
(4)对关节炎、肩周炎、气管炎、前列腺炎等炎症具有消炎的功能;
(5)对肿瘤、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具有一定的辅助医疗功能;
(6)具有抗菌、防臭和美容的功能。
由于远红外织物具有上述这些医疗保健功能,所以常用于制作绒衣绒裤、内衣内裤、护颈、护肩、护腹、护膝、袜品、坐垫、被褥、床罩等,对于体弱多病,气虚畏寒的老人和患者,对于衣着轻便、冬季训练的运动员,以及部队官兵的寒凉侵袭的室外或野外工作人员等来讲,无疑是一种福祉。即使是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讲,也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开发远红外织物所使用的远红外线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陶瓷物质,其中以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性能最佳。在使用前,必须将这种远红外陶瓷破碎至粒径为数微米乃至1微米以下的微粉。使这种陶瓷微粉与纺织品结合成为远红外织物有两条技术工艺路线。其一是在后整理过程中进行,用远红外陶瓷微粉、粘合剂和助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后整理剂,然后对织物进行涂层和浸轧,使后整理剂均匀地涂布在纤维或织物上,经干燥、热处理,使远红外陶瓷微粉附着于织物的纱线之间以及纱线的纤维之间;其二是采用共混纺丝法,把远红外陶瓷微粉均匀地添加到纺丝原液之间。
就纤维结构而言,除普通结构外,还包括中空纤维、异形纤维和复合纤维等。从远红外织物的远红外线放射性能,耐洗涤性和服用性来看,前者不如后者。
采用特殊的工艺可将海藻碳化得到海藻碳,径粒可达到0.4微米,用共混纺丝法渗入到涤纶长丝内,制成远红外洗涤长丝。其织物在接近人体体温35℃情况下,能高效地放射远红外线,放射率高达94%。当织物中含海藻碳纤维的用量达到15-30%时,就能获得充分的放射效果,而且海藻碳价格便宜,可降低远红外织物的成本。也有借助于玻璃纤维纺丝技术,采用氧化铝等陶瓷物质进行高温熔融纺丝,其后通过聚合物熔槽而包覆一层薄膜,从而提高了纤维的柔软性。在开发高档毛织物面料时,可在远红外毛织物后整理之前,采用苛性钠水溶液使毛纤维表面的鳞片膨润化,能有效地吸附远红外陶瓷微粉,当低温下鳞片恢复原状时,远红外陶瓷微粉被封入毛纤维内,从而提高了远红外毛织物的质量和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红外织物的保健功能特性,人们正在寻求与其他功能的复合技术,例如与蓄势保温织物和电热织物的功能相结合。蓄热保温织物是一类能吸收太阳光能的材料,可使波长2微米以下的高能光线转化为热量,它能更好地发挥远红外织物的保健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热织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般采用掺不锈钢纤维的纱线、涂层导电碳的纱线或导电聚合物纤维纱织造而成,以此作为远红外织物的热源,尤其适用于制作远红外电热毯等复合功能产品。
来源: 天津纺织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