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的年主题是:健康 ·维权。然而,在这一年里,很多消费者却遭遇了令他们身心受伤的美容之痛。
北京有位王先生陪女友到北京某科技开发公司学习胶原增白除皱术,为了让女友尽快掌握这门技术,王先生自愿为其做模特儿。可万万没想到这一善良的举措,却为自己带来了右眼失明的终身遗憾。不久前,北京市宣武区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判决被告赔偿受害人王先生20.9万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该公司为王先生进行的胶原蛋白除皱已超出有关部门为其核发的生活美容认可范围,属医疗美容范畴。该公司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为王先生实施医疗美容服务,且提供的美容服务不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的要求,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湖南长沙有位爱美的女士,在美容院做美容时经不起该美容院的推销,当即购买了一瓶近千元的增白除皱美容霜。结果,用了三次皮肤即出现红肿、起疱现象,最终导致满脸肿胀,皮肤被灼伤。更令这位女士愤怒的是,在她向该美容院讨说法时,美容院以“受伤害证据不足、此反应为该产品正常允许情况”为由拒绝负责任。
美容化妆品市场亟待规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透露,由于我国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还不够规范,致使这个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加之消费者缺乏科学的指导,因使用化妆品和接受美容服务而引起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仅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化妆品方面投诉案件5957件,美容不成反毁容的案件屡屡见诸报端。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美容化妆品市场亟待规范。
消费者相关知识欠缺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消费者不知道文眉、文唇、文眼线、穿耳孔等属于医疗美容。当问及消费者文眉、文唇、文眼线、穿耳孔等应该属于生活美容还是医疗美容时,调查结果显示:24.6%的消费者认为属于生活美容。
中消协特别消费提示
慎重选择美容机构。在接受美容服务之前,要做到:一看证照。注意查看美容机构和美容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职业资格证书》和《健康证》;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还要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看环境。要仔细观察经营场所通风、卫生状况是否良好,消毒环节和设备是否齐全。三看技艺。要同美容师交谈,了解美容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尝试一两次美容,亲身体验产品状况和感受美容师的手法。
注意辨识批准文号。在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时,除了对产地、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要注意外,还应仔细查看产品的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此外,进口化妆品还应贴上商检部门CIQ标志的圆形激光标签。特殊用途化妆品还要有特妆准字文号。不要购买和使用包装粗糙、标识不清、文字使用不规范的化妆品。如有疑问,可到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查询产品批准文号。
“速效”化妆品莫轻信。消费者不要被类似“三天彻底祛斑”、“七天美白换肤”、“一针丰乳”等“速效”宣传所迷惑,“速效”的背后不是夸大其词就是高风险、副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