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对于我这个出生在80年代,从未与The Beatles时代有过交集的人,却始终对约翰·列侬(John Lennon)有种不解的情意结。仿佛他永远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在天上静静的望着凡世,指引后人去理解"爱与和平"的意义。他的传奇色彩因为他在1980年的死而有增无减,他已超越了一个摇滚歌手、一个音乐家的身份,几乎成为一个永远不会消逝的"概念"存在于人们心中。
从一个频繁登上媒体头版的锋芒毕露的"披头士"到一个长发长蓄金丝边眼镜的迷幻男人,又从一个坐在床上或者把自己装在箱子里的自由战士到一个温柔顾家的"家庭妇男",他的言行举止影响了无数后人。无论是10年的"披头士"身份,还是10年的"John & Yoko"时期,他都始终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着惊人的创造力。
他的思想究竟在他这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音乐固然是了解他的一个绝佳角度,但若要了解那些抽象音符背后的内心世界,去读他在世时留下的访谈文字,会和去听他的音乐一样有趣、刺激。
列侬在一生中曾经做过两次深度访谈。一次是在1970年12月,由美国《滚石杂志》(RollingStone)创办人Jann Wenner做的采访《Lennon Remembers》,一次是在1980年列侬死前不久,由《花花公子》(Playboy)的David Sheff所做的采访All We Are Saying(题目取自列侬名曲Give Peace A Chance的歌词)。两次访谈刚好反应了列侬的两种不同情感流露--前者是列侬脱离Beatles不久,急于自毁Beatles神化,重塑本质自我的年代;而后者则是列侬重回公众视野,以模范丈夫姿态准备好好再创一番事业高峰的年代。两篇采访互为补足,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列侬。
去年年底,《Lennon Remembers》已由台湾滚石文化在台湾发行中文译本,译名《蓝侬回忆》(台湾将Lennon译为"蓝侬")。这是1970年采访的完整收录,当年刊登于杂志所删改的不少内容都以Jann Wenner采访机里的录音为准,悉数还原到书中。在这里先抛开All We Are Saying不谈,探讨一下《Lennon Remembers》中所反应出的列侬。
1970年对列侬来说至少意味着三件事:一是他在1970年4月至8月期间接受了一个名为原生疗法(Primal Scream Therapy)的心理治疗,二是The Beatles于当年4月宣告解散,三是他在12月发行了他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专辑Plastic Ono Band,正式展开个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