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听说《夜宴》在广州点映的时候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笑场”,我没亲见。不过9月8日北京首映式上举行的媒体看片会我倒是参加了,再次耳闻目睹了这尴尬的一面。
看了《夜宴》的人都知道,这种笑场是早晚不可避免的,冯小刚导演也不必大动肝火,这是影片的小气候和中国电影观众对国产电影现状极度失望的大气候双重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就冲着那几句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台词,观众十拿九稳是要笑场的。这就像一个无比庄严肃穆的场合,大家正群情激昂地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之时,突然会场上出现了赵本山、潘长江的身影,大伙肯定得“喷”。
媒体都无一例外把笑场的责任推到了那位“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的葛优葛大爷身上,认为葛大爷老演冯氏贺岁戏剧,被后者定了型,不好改了。不过实事求是的讲,笑场的责任不应该由葛优一个人来扛(虽然葛优的表演尤其是念白方式确实有自身的问题)。那几句台词搁在谁嘴里一本正经说出来也得“喷”,哪怕是一身浩然正气的唐国强出马。
问题还是出在台词这个环节上。从《英雄》开始,中间经过《十面埋伏》、《无极》,在国内电影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超级大片风格也逐渐地自成一派,那就是:名导领衔、巨星云集、投资硕大、炒作倍儿火、画面唯美、剧情薄弱、票房贼高、口碑贼差,现在还应当再加一条,台词巨搞。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中国式的超级大片的诸位大导们普遍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画面营造和视觉效果几乎不输于任何油画大师,可文学底蕴和历史知识却都跟初中生水平差不离。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侠士嘴里居然冒出了“一夜之情”这样时髦的字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似乎就懂得了和平的含义,真叫人怀疑这到底是正宗的古装大片还是无厘头式的《武林外传》?
前不久,国内文化界、教育界提出了振兴国学的口号,我十分赞同。不说别的,在这些一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超级大片”中,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传承的危机,连电影界的几位大师级导演都暴露出“国学底子先天不足”的毛病,遑论他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