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乐队的DJ同时还调控视频
[A]乐队的演奏与视频的变化交相配合
Goldern Cage暂时把朋克放下,深情地演绎起radiohead来
梵音的吉他手首次公开一展他酷似thom yorke的歌喉
沼泽版本的idioteque更加缓慢,更加忧郁了
沼泽乐队的现场将电噪、迷幻和后摇混合一身
查了一下资料,摇滚乐历史上的11月19日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只有1961年的11月19日,印度西塔琴大师Ravi Shanker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举行过音乐会。那是东方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燃烧之夜。2005年的11月19日,在中国广州一个叫沙漠吧的小房子里,两百多名青年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一个特别的摇滚聚会,主角就是这两百多颗向着Radiohead一起热烈跳动的心。站在12度的寒风中,穿着印有Radiohead标志半袖T恤衫的他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In The Name Of Radiohead!(以Radiohead的名义!)
这是真正的一呼百应。Radiohead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一定会很惊讶并高兴,甚至可能还计划来中国演出。Radiohead到底能否在解散前来中国开演唱会,这真的是本世纪前叶摇滚乐的一大悬念了。Radiohead在中国究竟有多少歌迷,这两百多人又占了多少分之一呢?
更有深思性的是,发起这次活动的是五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实在令人惊奇:男孩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她们本来是七人阵容,现在是五人。从七仙女到五朵金花,她们几乎毫无功利心的就把这个活动做得接近完美了。当她们最后站在因担心选择大场子人数太少而改换了的小场子门口时,她们实在无法估计,电视台也来拍摄了。电视台里会不会有电台迷,这是下一项待做的当代文化社会调查。冒着寒风前来拥挤成一团的每个人到底希望看到什么呢?他们最关心的又是什么?他们想看到一个见证他们成长的音乐标志是怎么从默默无闻到引起世界共鸣的。从1993年底在MTV上第一次看到《Creep》里面那五个像被电流击穿的青年,到2005年底在一个小酒吧里与两百多个青年一起摩肩擦踵回忆Radiohead的前世今生,Radiohead让我们圆了一个与一支伟大乐队共处一个时代的美梦。
六十年代的青年有The Beatles和The Doors,
七十年代的青年有Led Zeppelin和The Clash,
八十年代的青年有 U2和The Smiths,
九十年代的青年有Radiohead和Nirvana。
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Radiohead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心中永远的痛。
Radiohead的精神是最感人的,他们代表了一股永不言退的决心。在当代摇滚乐已趋向全面堕落和变质的今天,Radiohead凝结的是一种进步的力量。即使孤军作战,也要浴血奋战。他们的每一张专辑,都是对他们的后辈的一次忠言和鼓励。这样的一段摇滚史和成长史,注定是会被我们的后辈嫉妒和参阅的。和Radiohead同处一个时代,本来是一种荣誉,但大多数乐队没有抓住这种机会。他们毫无信心的自恋着,毫无斗志的自赏着,无比幸福的自负着,也无法幸运的自杀着。他们在摸索了几年混了个脸熟后终于完成了第一张专辑,但他们在自我陶醉前是否知道:歌迷却连听完一遍的耐心都没有。
1992年出生的孩子都听过Radiohead了,但1992年出版第一张专辑的乐队却依然还在无疾而终的古梦里流连忘返着。于是,Radiohead就这样成为了一面既照得见过去也照得见未来的镜子。
在这面雪亮的镜子前,我们看到了一张真实而可爱的脸。一个赞助了这次活动而被迫站在门口身着 T恤衫充当活动代言人的青年Y兴奋的说,我觉得今天好像在过年。
(活动背景:05年11月19日晚上,在广州市沙漠吧,一场名为“in the name of Radiohead”的活动正在进行,这是一个由五位热爱Radiohead的女孩子发起和组织的一场向这支杰出的英伦乐团致敬的活动。当晚的活动有Radiohead现场,MTV等的放映,还有广州的四支独立乐队:“A”、“Golden Cage”、“梵音”和“沼泽”轮流上场,用不同的风格重新演绎了Radiohead的一些名曲,以示致敬。期间,还放映了一部独立短片《未临》,这部短片也是由参与组织活动的其中一些年轻人独立导演和筹拍的。尽管北风肆虐,狭小的沙漠吧还是挤进了两百余人,现场气氛也非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