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资金挪用”、“改名”、“大陆不派代表团”种种磨难,金马终于磕磕绊绊开奖了。估计是被种种非议弄烦了,评委们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弄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结果是使劲使大发了,变成“较劲”了: 最佳剧情片,一般都认为是《如果·爱》和《放·逐》之争,我偏不!就给《父子》了;最佳男配角,一般都认为是杜汶泽,我偏不,就给那个九岁的小孩吴景滔了;最佳女主角,大家都觉得斯琴高娃演得好,可是我不,因为她没有突破,还是跟以前一样好——要是按照这个逻辑,基本上影帝影后们就不要再去参加了,反正没有突破是没有奖的。同样的“突破”要求,估计还适用于别的奖项,比如最佳动作设计奖。动作片大热门《霍元甲》 和《龙虎门》都没有拿奖,得奖的是一部枪战片《放·逐》——这大概是对武术指导们最大的讽刺了。《霍元甲》的剧情和对白比较白痴,但是动作设计却是无可挑剔的精彩,输给《放·逐》,我唯一能够想出来的原因就是“没有突破”。 今年的金马奖应该叫“落马奖”,观众看好的都要你落马。记得金像奖颁奖的时候我说过:金像奖是没有惊喜的,因为它成熟,成熟的东西是很难让人惊喜的。反观这次金马奖,倒是颇多“意外”,金马秘书长的解释是:“每年评审团的组成不同,各人观点不同,的确会造成集体的口味偏差,这个也没有办法。”这个解释比较牵强,没有那个国际电影节的评委是固定班底,可是这些电影节的“集体口味”却能够很好保持,原因何在?因为评委们知道这个电影节的评选倾向。而金马奖的倾向是什么?从今年的获奖形势来看,比较像芙蓉姐姐的人生信条:“不求一帅,但求一怪”。不过,金马求怪,“这个也没有办法”,因为金马奖原本的意义,是在奖励华语电影同时,扶腋台湾电影,可是台湾电影实在扶不起来,而参赛的香港或者大陆电影,不少都是获得了其他的大小电影奖项的,金马奖不愿、也不能重复金像奖或者亚太影展的获奖名单——一样的候选电影,想要有不一样的获奖名单,“金马”只好变“落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