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40多年。今天说起这个个梦,77岁的他依然是是那么激情满怀。(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人都会做梦,但各人追求不同,梦的内容也不同,商人做的是发财梦,艺人做的是成名梦,学生做的是金榜高中梦,运动员做的是金牌梦,水稻专家袁隆平则连做梦想的都是水稻。
袁隆平既是一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饶有兴趣地对记者说,他曾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如今,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袁隆平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但又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深知,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投入。于是,为了圆自己的杂交水稻梦,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苦心孤诣,攻关不止。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寒冷的长沙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他一年中超过1/3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晒得又黑又瘦,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已76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每天不辞辛苦,在农田和实验室里奔忙,在为他的梦而奋斗。
袁隆平是一个科学家,他懂得,要想好梦成真,光是苦干还不行,还得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才能成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杂交水稻到超级杂交水稻,他每前进一步,都是创新的结果,都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得出来的。袁隆平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如果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正是他在籼型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超级杂交稻等方面的战略构想和创新思维,直接推动和指导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事业,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利用,40年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仅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如今是一个多梦的时代,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到处都充满活力,到处都是机会,但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不会自然来。许多人都爱唱一首流行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但未来究竟是不是梦,关键要看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有些人终于好梦成真,功成名就,有些人却成了白日做梦,一事无成,其根本差距就在于这首歌的最后两句歌词,你是否做到了“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一个人如果能“认真地过每一分钟”,向着心中的目标顽强奋斗,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袁隆平的成功人生,就是最好的诠释,最有力的说明。
已过古稀之年的袁隆平院士,仍心雄万丈,锐气不减,思维敏捷,密切关注科学前沿的最新动向,不断推出新思想,新思路。他说,我这一辈子还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第二个是把超级杂交稻搞成功。现在,这两个目标都形势大好,中国已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中心,正在向全世界辐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天道酬勤,水滴石穿,我们衷心祝愿袁隆平院士好梦成真,再创辉煌!(陈鲁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