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用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和壳聚糖酶,成功开发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多项新技术,申请了12项发明专利。日前该院将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选择性水处理剂、氮肥控失剂及控失复合肥生产技术,分别转让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实现产业化。
氮、磷等有机物超标排放,化肥在田间大量流失,是导致湖泊蓝藻疯长、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针对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环境治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十五”国家攻关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利用应离子束生物技术开发了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基于这一核心技术研发的氮肥控失剂,利用天然纳米材料棒晶与离子的交换性能、高吸附性能,“捕捉”化肥营养元素,再用壳聚糖等材料“网住”棒晶,有效固定了化肥营养素,减少了流失。试验表明,使用控失剂可使化肥中的氮素流失减少60%%,挥发减少2—3倍;控失复合肥在化肥氮素减量20%%情况下,化肥农学利用率可提高20%%—31%%。研究人员在巢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研究中,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与壳聚糖等复配,通过理化改性,研制成选择性水处理剂。这种水处理剂与富营养化湖水混凝,利用磁技术聚技术可以无接触地移出氮、磷和藻类,清除率分别达到80%%—85%%、90%%—95%%、95%%—100%%,COD(化学耗氧量)降低85%%—90%%。今年5月初,巢湖蓝藻暴长,研究人员在湖边开挖一道长达15米的处理沟,放入水处理剂,观察湖水流入、流出时各种营养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出水口COD、总磷、总氮和藻浓度比入水口分别下降97.59%%、85.28%%、60%%和99.52%%。
4项成果转让后,在未来3年,帝元公司将形成年产表面活性剂、选择性水处理剂、氮肥控失剂40万吨的生产规模,红四方公司将于2008年建成年产60万吨控失复合肥生产线。这些产品将首先在巢湖全流域推广使用。
记者 陈敬农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