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的旗号,使得印度在国际军购市场上一直是左右逢源,这为其在国防武器装备上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尽管印度政府一直号召:引进技术只能是“垫脚石”,而不该成为“离不开的拐杖”,但由于自身的诸多问题,使得印度在通往军事强国的道路上不得不始终撑着这支“拐杖”。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曾对印度军事工业评价为:受技术落后、缓慢的研发以及由官僚政治斗争和军种间经费竞争产生的随意的装备政策影响,印度的国防装备继续大量依赖进口。印度虽然拥有庞大的军事工业,资产价值约四千亿卢比(约合90.9亿美元),但其70%以上的军事需求仍需要从国外获得。
多年来,印度采取“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并重,优先考虑国防需要”的方针,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军事工业体系。然而由于自身军事工业积累不足,此外,印度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水平很低(研发投入一直不足GNP的1%),使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尽管印度在高科技产业上有不少成就,但在家用电器工业、通讯技术行业以及传统工业依赖的能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印度还远不如中国。军工基础不好,就使得印度在武器现代化战略上不得不考虑从外国购买和引进先进武器装备与技术。
当前,印度在武器现代化上的引进战略为:
一、保持传统。即加强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在海陆空武器上大力引进俄式技术和装备;
二、借助欧盟。欧盟各国是印度武器进口的重要渠道之一。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借助欧式武器的进口以降低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
三、拉住美国。继成为美国在南亚的重要反恐伙伴之后,印度开始寄希望于从美国引进尖端武器装备,实现进口多元化和改善美印关系的目标。
四、在以色列的帮助下改进某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并从以色列进口反导、预警机等先进武器。
印度灵活多元的国防采购模式及“引进技术-消化-仿制国产”的道路,在发展中国家中颇具特色。这一模式突出的优点是在短期内可以迅速提升国防科技水平。在此思路下,印度不仅建立起了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国防科研体制,在核技术、航天技术、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能够仿制较先进的米格-27、“美洲虎”式战斗机,制造潜艇、导弹护卫舰、T-72坦克和各种雷达与通信设备。
在自身军工基础不好的情况下,大幅引进先进装备,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影响了自主创新水平。印度“阿琼”式坦克项目屡屡受挫就是一个典型:“阿琼”式坦克虽然大量选用了国外先进的坦克部件,但在整合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同时整个坦克在关键进口部件的比例过高(60%),让其所谓自主研制成为笑话。其次是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即使像“布拉莫斯”导弹这样印俄联合研制的项目也受到了很大制约,这就大大影响了战斗力的快速提升。
在国防武器的采购上,印度一直着眼于他国武器的长处,这样并不利于武器的配套使用。相反,武器装备种类繁杂,来源国家各异,维修、保养等一系列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分析指出,一味引进国外先进武器,使得自身武器系统繁杂多样,这不仅不是迅速提高印军战斗力的万能药,而且还会带来一些后遗症。
过分求新求好的武器系统,与印度军队目前的人员素质并不合拍。就拿印度空军来说,印度一直是世界上坠毁军机最多的国家之一,飞行员的技能和水平堪忧。部队不仅无法消化吸收形成战斗力,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整体作战能力的脱节。有印度军事专家认为,在现役的“幻影-2000”战斗机可以满足任务需求,且包括大修在内的各种设施已建立完备的情况下,又引进“苏-30MKI”多用途战斗机,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维修、保养等一系列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对工程和后勤人员来说无疑是场噩梦。
在综合国力不足的情况下,印度拼命地发展国防科技,海量地购入军事高科技装备,没有很好地解决强兵与富国的关系,令人不免有穷兵黩武之感。这样一支“联合国”的军队固然不能发挥十分的战斗力,印度距离“世界军事强国”的称号也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