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证实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了干细胞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胚胎干细胞中被可逆抑制的基因,其实是个表达基因,它们也属于肿瘤内“永久沉默”的基因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观察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177个基因,发现其中有77个呈现与癌症相关的DNA酶修饰迹象,也就是所说的DNA甲基化问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之一彼得 ·莱尔德表示,胚胎干细胞中一个Polycomb靶蛋白异常性的甲基化的几率是12倍,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大。
研究人员在对乳腺癌、直肠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的研究中均发现,胚胎干细胞中部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基因,其实是被预先做了记号,预示着它们的表达会由于甲基化作用而被永久关闭。莱尔德解释说,基因的“永久沉默”会阻止胚胎干细胞分化,这些胚胎干细胞因此成为癌症的“种子”,会随着生命的进程逐渐发展,导致癌症的形成。
莱尔德认为,他们的研究不仅为癌症的干细胞起源提供了证据,而且还为癌症与实验胚胎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佐证。“我们发现,癌症的发生源自干细胞阶段的表遗传学变化。这表明,在癌症的形成过程中,表遗传学改变先于基因改变。”莱尔德表示,这一相对较新颖的观点正逐渐获得科学家们的认同。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基因从暂时的抑制状态转变成为永久性关闭状态。如果能够阻止这一转变的发生,就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
(科技日报)
言说癌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癌症?即使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首先对癌症作出描述的是古埃及人,医学史家们确信他们在莎草纸上的记录中已经有关于良恶性肿瘤的内容。在显微镜进入生物学视野和细胞学说奠定之前,人们通常不能把癌症和具有某些共同表现的其他疾病区别开来。在魏尔啸创立细胞病理学后,一代又一代病理学家对癌症作了大量的观察,总结出了癌症的病理学表现规律,成为今天临床医生判断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