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是饮料市场旺季促销价格“开战”的时候,但是今年没有“加量不加价”的促销手段,几大消费者熟悉的饮料品牌却纷纷玩起“瘦身”,悄悄采取“减量不减价格”的方式来出售。业内人士认为,包装、糖等成本价格的上升,导致企业采取隐性减量政策来应对。而消费者对厂家的这种做法就褒贬不一。
现象:众饮料“瘦身”引人关注
记者在市场上走访时候发现,今年多款饮料的净含量都发生了缩水。原本以500毫升为主打的饮料产品,其含量纷纷减少了,但是售价则维持不变。
几家饮料品牌的瓶装外型都变成了细长型,如统一鲜橙就由“直桶身材”变成螺旋形,果粒橙、三得利鲜橙汁和茶研工坊则纷纷变身“小蛮腰”。但仔细看其净含量,不难发现“变身”后的饮料容量少10~50毫升,但价格依然保持在2.5元左右。
原因:成本上扬致企业隐性涨价
对于这股减量不减价的态势,业内专家认为,今年原料、包装、运输三大成本上涨给饮料商带来不小的压力。
据了解,近年来,糖价以及PET瓶、易拉罐等原料价格纷纷上涨,以铝材为例,2006年初还是1800元/吨,而现在已达到2800元/吨。而国际浓缩橙汁的价格,则由2005年初的每吨870美元一路飙升至2500美元~3000美元;塑料的价格也同样在不断上涨。“成本的压力导致终端销售价格变相上涨,企业面临的压力确实很大。”一饮料企业的高层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糖、包材等生产原料涨价后,如果厂家直接提升商品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品在销售旺季的销量,因此生产商大多走减量不减价的隐性涨价之路。
同时,也有分析专家认为,更多的企业可能会通过其他不容易察觉的方式来消化成本,如在浓度上做文章。
应对:加强内控体系
对于这股硬压力,广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公关经理罗铮认为,糖、铝材等原材料价格成本的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是共通的。企业不应该将这股压力释放到渠道和市场当中。她表示,通过控制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百事可乐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进行内部消化。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对外事务副总监赵彦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这几年原材料价格具有波动性,可口可乐对此所受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她表示,可口可乐是通过内部管理来化解这股压力的。“首先,可口可乐因为采用的是中央采购系统,能做到原料进货的统一规划,减少中间环节,而达到与原料供应商最大的谈判资格;另外可口可乐在不同的渠道、产品价格定位不一样。每个城市、每个渠道都针对该渠道的消费者购买习惯进行分析,达到销售效果的最大化。”
趋势:借换“装”打响争夺战
虽然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但今夏饮料品牌市场争夺战已经蓄势在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饮料巨头纷纷以更换旗下主流产品的包装形象来抢夺消费者眼球。同时,赠饮等有奖促销活动已经展开。
早在今年1月,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别设计的奥运组合标志。同时,可口可乐全新的换代即饮塑料瓶“随我酷”在中国全球首发,并推出带有独特镭射标签的可口可乐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合标志限量纪念版。
在业内广为盛传的百事可乐将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更换新包装的计划,近日终于浮出水面:风靡市场近10年的蓝色包装,来了一个从纯蓝到非纯蓝的大变脸。更改变了其一贯的明星当道的策略,转向捕捉更具亲和力及影响力的年轻时尚元素。“百事我创,我要上罐”——即2007年“百事我创”II参赛作品征集活动拉开序幕,消费者可以天马行空地创意各种为2008中国队加油的手势、表情,只要这种加油方式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就将成为百事新包装的主角。
而统一、康师傅也对各自的果汁及茶饮料进行了换装。据了解,统一鲜橙多瓶型一改原来陈旧的直桶造型,以全新的细柳斜纹“裙摆”登场。“动感水果”新包装设计也获得了消费者认同。
记者还了解到,下月百事可乐将有一款新产品——果缤纷低调上市。看来到时各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将正式打响。
相关链接
大多市民表示不会减少购买量
面对今夏饮品的变局,消费者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记者在广州各大超市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市民并没有留意到饮料量的减少。在弄清楚“真相”之后,市民对商家的这种做法褒贬不一。
市民张先生表示,现在整个物价都在上涨,如果厂家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商品涨点价是无可厚非的。但他表示,希望商家可以明着涨价,而不要暗地里减量不降价格,让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在黄石路好又多,正在选购饮料的梁小姐说,她被饮料隐性的包装所吸引了,但并不知道产品缩水了。当记者向她解释清楚真相后,梁小姐对饮料企业的这种做法有些怀疑,她认为厂家采用这样的手段变相涨价,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多数消费者对这几大饮料品牌保持着较高的忠诚度,量的减少并不会减少他们的购买量。
(责任编辑: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