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上海站收官之战的硝烟已渐渐散去,与其说这是一场赛车迷聚会的盛宴,不如说是知名品牌间的斗秀场来得更为确切。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斗秀场的主角依然是跨国公司巨头,却鲜见中国企业的身影。
跨国公司依托F1的高关注度和高曝光率,收获的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根据他们参与F1车队的形式,这种投资又可分为两种形态。
第一种投资形态是以宝马、雷诺等为代表的整车制造商直接以车队的身份征战F1赛场。
本次大奖赛,伴随着米纳尔迪、乔丹、索伯车队退出的悲情与无奈,是宝马强势出击组建自己车队的莺歌燕舞,为明年征战F1造势。
宝马赛车运动总监MarioTheissen博士对媒体称:“年初作出与威廉姆斯分手的决定,是因为宝马不满足仅仅做引擎提供商,而要参与到整个车队的工作中去。”
尽管Mario Theissen 不肯透露宝马组建车队的投资计划,但他对因此获得的商业回报则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赛场上的成功则意味着市场上的占有,宝马参加F1会使其品牌价值和卓越性能随着F1的影响而广为传播;F1赛车所运用的高科技也能部分转化到民用;同时,组建新车队需要大量人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公司员工士气也是一种鼓舞。
Mario Theissen 所说的回报实际上已在今年夺取了车队和车手双冠王的雷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去年的红色法拉利海洋,到今年的蓝色雷诺旋风,雷诺这个在中国车市尚显陌生的汽车品牌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宣扬,这对即将二度入华的雷诺起到了极好的热身作用。
第二种投资形态则是米其林、松下为代表的零部件商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在车队中。
作为与地面唯一接触的零部件,轮胎在赛车行驶中处于特殊的位置,轮胎供应商与车队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在目前的F1赛道,是米其林和普利司通两大轮胎巨头争锋的天下,而今年米其林似乎笑到了最后。
在今年的10支F1参赛车队中,米其林赞助了其中的7支。作为米其林的合作伙伴,雷诺和迈凯轮借力于米其林轮胎出色的表现,分获车队和车手双料冠、亚军,为米其林成就了一个完美的F1赛季。这也难怪米其林汽车赛事部总监皮埃尔·迪帕基耶和米其林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夏逸夫面对记者笑逐颜开了。他把赛场成功的回报总结为研发的进步、厂商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略有不同的是,为丰田车队提供车载AV产品、车用蓄电池的松下公司,则在F1上海站期间,在上海展开了路演、路牌广告等大规模的产品宣传活动,为其新上市的“VIERA”系列薄型电视机造势。
与国际品牌借助F1的热浪发动市场攻势相比,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却在此时集体失声。尽管今年8月吉利汽车公布了自己的方程式赛车计划,但离F1这样的顶级斗秀场仍然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当F1更多地蜕变成一个商业战场时,我们期待中国企业也能把握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