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日前在上海公布的数据显示,与汽车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汽车开始迎来薄利时代,这对于过去习惯于靠暴利过日子的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日前,在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05年汽车销售高级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表示,与汽车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汽车行业的暴利时代已宣告结束,汽车行业将迎来它的薄利时代。
利润率下降大势所趋
国家信息中心对上汽、一汽、东风等16个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厂家的数据统计显示,16家企业的利润率在2003年为8.7%,而今年1至8月已经下降到3.72%。2003年,这16家企业的利润占整个国内4000多家汽车企业利润的60%,目前,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40%左右。统计数据虽然并没有涵盖国内所有汽车厂家的数据,但这些厂家是目前国内赢利状况最好的企业。
汽车厂家利润率的下降,对汽车上下游企业都已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零部件供应商。一方面,随着汽车价格不断下降,整车厂年年下压零部件采购价格;另一方面,从2004年年初开始,橡胶、钢材等原材料不断上涨,使零部件的成本不断上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零部件企业可谓受两面夹击,2004年、2005年的日子非常难熬。
同时,经销商的利润率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的平均利润率为8.15%,到今年1至8月已降低至4.18%。过去,汽车销售企业只要抓到一个好品牌,1年或者1年半时间就能赚回成本。但这样的好日子,从现在起可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有专家认为,根据国外的经验,经销商收回成本一般都需7年左右,我国当初出现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很不正常。
据悉,今年1至9月乘用车的增长率为18%,全年的增长率估计在20%左右。徐长明预计,明年的增长率要超过20%可能比较困难,但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是有较大把握的。他评价说,随着汽车产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汽车行业已开始进入一个合理稳定的增长期。
这将是一个全新课题
北汽、上汽、一汽等重点企业利润加速下滑,不可避免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南京菲亚特、华晨的经销商关门歇业到许多零部件企业利润下降,都说明,这种影响正在一波一波地释放、扩展。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对于过去靠暴利过惯好日子的汽车生产商、经销商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对此,徐长明试着开出了几帖“药方”。
制造商———向纵深发展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大众今年将失去一直保持的“领头羊”位置,而让位给擅长市场营销的上海通用。今后,靠市场来主导的汽车厂家地位的洗牌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竞争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排名变化将更剧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个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从传统的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方向纵深发展。为了获取竞争优势的需要,手段也将是全面综合的,而非单一手段;建立于整个产业链,而非某一环节。比如新车销售、旧车销售、维修服务、金融服务、汽车租赁等。目前,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都相继开始自己的二手车业务就是一个发端。
经销商———双品牌战略过去,汽车厂家一直很强势,汽车经销商背靠汽车厂商的品牌就可以将车卖好。今后,在同一城市、同一汽车品牌的经销商将越来越多,汽车经销商必须塑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可以说,仅靠厂商强势品牌就能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要实行“两条腿走路”,靠厂商品牌与经销商品牌即所谓“双品牌战略”才能取胜。
经销商要适应厂家产品系列化的发展趋势,尽快提高对不同车型的营销能力。同时,经销商要打响自己的的品牌,就需要有全方位、高质量的营销与服务,同时还必须确立自己的经营特色。今后,强势跨国公司全面进入营销领域,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经销商仅仅靠抓住机遇已经很难立足,必须通过练内功来增强自己的实力,靠实力来说话。 (记者 朱君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