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到10月下旬,阵阵秋风为全国许多地区送去了丝丝凉意。让许多小汽车经销商感到高兴的是,真正令人担心的“寒潮”———汽车经销商大洗牌并没有出现。
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从10月1日起,未能获得汽车厂家授权的汽车经销商将退出市场。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一规定生效已半月有余,经销商大洗牌的局面并没有出现,许多未得到授权、曾被断定将被迫退出市场的小经销商甚至还活得很好,授权销售几乎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小经销商依然挺“滋润”
《办法》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其中有关“汽车授权销售”的章节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业内人士纷纷对未经授权的小经销商的前景表示担忧,10月1日之后这些小经销商将由于得不到授权而面临“灭顶之灾”的说法一度广为流传。由于这部分经销商占市场上汽车经销商总数的绝大部分,许多人预计,涉及范围很广的汽车经销商洗牌大潮即将到来。
目前市场上的实际情况让做出上述判断的专家们大跌眼镜。众多小经销商非但没有退市,反而在“金九银十”的“照耀”下,销售呈稳步上升态势,活得越来越“滋润”。记者日前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看到,未经授权的小经销商大多仍然在卖车,货源供应也很有保障,即使有个别经销商退市,也不是授权销售造成的。“我没有得到厂家的直接授权,按《办法》规定是没有资格销售汽车的。”一位小经销商白先生对没有得到授权的事情并不避讳,他告诉记者,在(亚运村汽车)市场上,未得到厂家授权便卖车的小经销商占绝大多数。
不仅仅是北京,其他省市的汽车市场上,未得到授权的小经销商的经营活动也在继续。有经销商坦言,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关系密切,而小经销商也是活跃当地汽车市场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不可能贸然执行政策逼小经销商退市,这样可能会对当地汽车市场产生影响。即使《办法》在一些省市得到贯彻,毕竟市场上小经销商的数量占大多数,政策的逐个落实还需要很长时间。另外,为应对《办法》所产生影响,经销商也会有所动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一位经销商说。
挂靠,变相获取授权的捷径
面对《办法》的冲击,小经销商们的“对策”究竟是什么呢?据记者了解,大部分小经销商通过挂靠到拥有授权的经销商下面,化解了可能出现的退市危机。
据介绍,由于市场上的二级经销商大多已是一级经销商的分支,目前谋求挂靠的基本都是常年在市场上“打游击”的三级、四级经销商。以往,这些经销商经营多个品牌,有什么货就卖什么货。挂靠之后,他们主要销售大经销商所经营的品牌,从大经销商那里提车,成为大经销商旗下的“分店”或“经销点”,变相取得了销售“资格”。尽管这样做,大多数利润会被大经销商拿走,小经销商赚的钱大幅缩水,但是在生存压力之下,挂靠显然是较为明智的办法。
此间的市场专家分析说,这种挂靠聪明地钻了政策的空子。《办法》中并没有规定取得授权的经销商不能发展低级别的分支机构,既然这样可以增大网络覆盖面、提高销量、增加利润,大经销商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小经销商挂靠授权经销商卖车的情况,厂家也不是不了解。记者与几家汽车企业销售公司的人士私下交流时了解到,厂家对此持默认态度,厂家采取这样的态度并不难理解。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争夺市场份额是最重要的,多一家经销商就多一份提高市场份额的机会。多一些既卖车又不用给予支持的小经销商,厂家自然是欢迎的。
正是由于经销商的欢迎和厂家的默认,目前大多数本没有经营资格的小经销商,都已经通过挂靠找到了出路。
《办法》落实到位需靠细则
小经销商通过挂靠解决了生存问题,可能会对经销商和厂家的销售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办法》没有得到落实不利于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小经销商的管理还是整个市场秩序的规范,都是中国汽车市场一个不小的难题。
据业内人士分析,《办法》得不到落实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规定如何操作、如何执行的细则。北京汽车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鉴于目前《办法》得不到落实的情况,有必要出台一个相应的配套细则对如何执行、违反规定如何处罚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规范,只有拿出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才能将《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