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两位美国汉学家回顾的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皇家艺术品收藏史中,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它异乎寻常的丰富,一是它屡遭涂炭的命运。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周期性的现象。而令人惊异的是,故宫馆藏文物却大多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中国皇家收藏传奇》一书中,讲述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1948年12月14日,当共产党的军队已经包围北平城的时候,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让人把故宫的四扇大门都给关上了。在这国民党撤退和共产党进逼的政治过渡期,马衡的这种举动是在表明,他决不会听命于国民党政府将国宝运到台湾去,也是在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坚守岗位。
1949年1月31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刚刚进入北平,总司令便立即布置军事占领故宫博物院,在行政管理上,中共的过渡政府马上接管故宫。
建立新政权才几个月,中国新的领导人就开始着手拯救和赎买故宫的文物。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亲自过问这件事,对馆藏的恢复和扩充十分关心。
20世纪50年代初期,绝大部分珍宝从南京装船运到了北京故宫,最后在南京只留下2211个箱子。因为南京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首都,再加上作为原来的中央博物馆,皇家收藏一度存放于此,所以南京博物馆被赋予“博物院”这个特殊的称谓。中国的其他博物馆里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才叫“博物院”,可见这个称谓的特殊性。
1999年,故宫要求南京博物院归还剩下的2211箱文物,却遭到委婉的拒绝,南京博物院认为自己毕竟已经精心收藏这些宝物长达半个多世纪,而故宫的文物又已经很多了。
文化部新成立的文物局在文物回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的文物局聘请了上海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张珩即张葱玉,后者又请来了艺术鉴赏家徐邦达。此后,徐邦达在收回故宫遗失文物、恢复馆藏方面功绩卓著。
故宫专门成立了文物征集组来鉴定收回文物的真伪,还通过单位及文物组成员的个人关系,召集了一大批从事文物鉴定的艺术史家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征集组包括许多知名专家,他们被分为5个小组,对收回故宫的物品进行鉴定,开始重建故宫博物院的馆藏,这5个小组是:玉器乔有声、陶瓷 孙瀛洲和耿宝昌 、铜鼎 王文昶 、书画 王以坤和刘九庵 和碑帖 马子云 。
为了恢复馆藏所收回的文物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显然是1924年溥仪及其随从逃离紫禁城时从故宫携带出去的文物。当年,在被迫离开紫禁城时,溥仪和溥杰兄弟选了一些便于携带的最宝贵的艺术品和珠宝,偷偷夹带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