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21日电(记者刘昕 穆东朱小龙)战炮轰鸣、电波频传。中国西北的天山腹地,一场高技术条件下攻防演练激战正酣。
“我”方指挥舱内,大屏幕上战场画面清晰可见,各种作战信息源源不断通过各种仪器线路从战场传来。野战指挥系统快速分析、判断和处理战场信息,自动生成作战指令,直接下达单车单兵。
突然,数枚电磁炸弹袭来,“我”方通信枢纽遭强电子干扰,网络遭电脑病毒侵袭通信联络中断……硝烟弥漫中,信息技术人员紧急投入抢修抢救作业,瘫痪的网络很快恢复正常。紧接着,步兵用卫星定位系统指示目标,防空兵借助头盔系统请求火力支援。
“我”方官兵在车载系统和单兵系统引导下,如同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的天兵天将,对“我”方指令和“敌”方动向了如指掌,他们利用烟幕遮障作掩护,成功突破“敌”前沿,抢占“敌”阵地。承担这场演练任务的就是素有“天山雄师”之称的新疆军区某师。
50多年前,“天山雄师”靠着一双双“铁脚板”,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横跨南疆大地;靠人扛马驮,把装备物资送上边防哨卡,参加了上百次的战役战斗,屡建战功。
近年来,随着战场电视、作战网络、无人侦察机、卫星定位仪落户军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震撼了世界,也震撼了全师官兵。大家凝视着屏幕上那些高技术作战场面,心里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面对这样的战争,还能打赢吗?
不久后,一场攻防演练中出现了让人尴尬的一幕:当“我”军自行火炮按口述命令快速占领阵地,完成射击准备时,野战指挥所、雷达指挥系统、营连子系统却还没有连通,武器弹药无法及时补充,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阵地已经失守。
另一次,该师在天山腹地进行机动演练中,无线信号受高山阻隔,先前研制的“无线信号自动传输器”接不到信号,指挥系统成了摆设;机动途中数门火炮被“炸毁”,远程技术支援系统失灵,致使攻击小分队无法通过单兵系统请求炮火支援,“伤亡”惨重……
演练场上的尴尬场面让官兵认识到:新时期的军事训练和战争绝非昔日所能比,当今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
他们从改进部队作战指挥通信手段入手,建起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网上图文传输自动化;嫁接信息接口,使野战指挥方舱、自动化指挥网、营连作战子系统信息兼容,互联互通;运用技术嵌入法,在坦克、火炮等老装备上加装定位导航、数据传输、快速反应等系统,植入卫星通信、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使其具有信息化功能和信息作战效能。
为了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性,该师建立了计算机中心,开设了局域网,聘请信息专家授课,提高官兵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侦察、监视和指挥控制能力。
如今,这支部队已建成情报信息中心、火力控制中心和野战保障指挥中心,初步实现快捷顺畅高效的网络信息采集和自动指挥模式。他们深入高原寒区、戈壁沙漠,以信息化作战指挥平台为依托,围绕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等不同作战方式,设置遭电磁干扰、网络攻击、信息摧毁等复杂多变的作战背景,选择狂风、雷电等恶劣气候,冰峰雪岭、流动沙丘等生疏地形,进行信息条件下攻防演练。
该师还自主研发了一套野战信息指挥系统,可以全程监控交战双方的一举一动;巨型屏幕实时展现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战场动态;部队的火力配系、兵力集结、通信联络适时被战场监控系统获取,通过计算机宽带网络传送到指挥部,指挥员通过网络终端洞察全局,如同置身战场。师长曹益民说:“有了这样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天山雄师’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