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产生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亦不一样,所以你需要首先辨明原因,放好说用药。
嗳气:《素问》称“噫”。《伤寒论》中称“嗳气”。《景岳全书 。 杂症论》谓:“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嗳气,气味酸腐而臭者,叫嗳腐。
嗳气与呃逆需要鉴别,嗳气声音沉长,是气从胃中上逆;呃逆声音急而短促,发自喉咙。
常见证候、原因、治疗:
证候:食滞停胃嗳气:嗳气有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酸腐臭味或秘结,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原因:由于饮食不节,停止胃脘,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故见嗳声闷浊。
治疗:以消食导滞、理气和中法,方用保和丸。
证候: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
原因: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见嗳声响亮,嗳气频繁。
治疗: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法,方用柴胡疏肝汤。
证候: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薄白苔,脉象虚弱。
原因:由于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调,脾胃气虚,纳运失常,胃气不和,故嗳气断续,嗳声低弱。
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方用健脾散。
鉴别:脾胃虚弱与食滞和肝气之鉴别是:食滞停胃之嗳气,特点是嗳气有酸腐味;肝气犯胃之嗳气,特点是具有嗳而不畅,其声高亢,脾胃虚弱则嗳气虚弱。
此外从病史上亦可分辨,食滞者有伤食史,肝气者有情志抑郁史,脾胃虚弱有久病体虚史。
食滞者舌苔厚腻而滑,肝气和脾胃虚者,虽皆可见舌苔白薄,但兼证和脉象不同。
可用暖胃舒乐颗粒(片)或安胃胶囊(片)调理。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暧胃舒乐颗粒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
类 别:内科
概 述:
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部炎症,是指炎症累及胃粘膜的浅层,但也可累及深层。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有: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有时粘膜上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粘膜肌)。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
慢性浅表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有些患者常感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经多所医院及多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长期服用多种中西药并无显著疗效,医药费却花了不少。类似的病人并不少见。其实在这类患者中有不少人伴有失眠、焦虑、烦躁、心慌、疑病等神经精神症状,有些病人总是疑虑自己患有胃癌而到处求医,反复要求做胃镜检查。
(一)
【辨证】湿热蕴结中焦,热重于湿。
【治法】清利湿热,理气安中。
【方名】清浊安中汤。
【组成】白蔻仁12克,川厚朴12克,法半夏12克,滑石30克,生苡米30克,郁金香12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劳绍贤方。
(二)
【辨证】脾气不足,脾胃虚寒,兼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补气,佐以温中、理气、活血。
【方名】胃炎煎剂。
【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
【用法】取上方7剂,煎成200毫升,青黛后加。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出处】高寿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