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举行的“汉光23”演习,又一次把“总统”防斩首当做重头戏。这已经是连续几年的老套路了。一方面反映了陈水扁的心虚,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惊弓之鸟对现代战争样式变化的高度敏感。
从总体上说,战争是武装集团之间的暴力行为。作为这种集团暴力的直接表现,长期以来都是军队对军队的较量。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高新技术提供的空前巨大的军事力量对战术的决定作用,使战争样式开始发生根本性质变。战争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再也没有了从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必担心战火烧身的洒脱。中国象棋或国际象棋中老将最后出马般的战争样式,从经典变成古典。
一、战争重心位移的轨迹:从军队对军队到军队对国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战争史上所有的战争,战役样式和手段千差万别,但基本模式都是先由军队对军队的战场决战奠定胜负之后,才是政府对政府的外交谈判以结束战争。1986年,美空军上校约翰·沃顿写了一本《空中战役》的书,提出在美军具有高技术空中优势情况下,打击目标应首选敌人最脆弱的重心——统帅指挥机构,和支撑战争的经济目标。突出这两点最有可能取得决定性效果,并迅速结束战争。沃顿根据目标性质,将敌方分成领导指挥环(包括军政领导层、指挥控制中心、防空预警系统等);系统关键要素环(包括支撑战争的重要经济目标);基础设施环;民心士气环;军队环等五个同心圆。按照其对战争的重要性按秩序,逐次进行打击。“五环理论”与传统制式军事理论的最大不同是,不再把军队看作主要的打击对象。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率领多国联军基本按照“五环理论”,第一次不再从外围战线逐步向中心逼进,而是以隐形飞机跨过由百万伊拉克大军组成的“萨达姆防线”,直扑伊拉克通信大楼和总统府,揭开战幕。
“五环”理论的创新点是把系统论引入了军事理论,在军事领域率先引入“敌人是一个系统”的先进观点,从而给现代战争带来革命性变化。系统由各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因在系统结构中处于不同的位置,而发挥不同的作用。据此,打击不同位置的部分,将会对系统的肢解起到不同的作用。其原理类似中国古代的庖丁解牛。到科索沃战争,这一新战争思维式不仅再次得到证明而且登峰造极,仅仅凭借空中袭击就结束了一场战争,进攻方实现了零伤亡。而防守方的军队95%得以完整保留。此时,战争实现了超越双方军人血战的根本性飞跃。不需要消灭敌人军队,就可以赢得战争胜利的神话不仅成为现实,而且越来越成为常识。
隐藏在战争样式质变背后的是战争目的的质变。农业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战争是争夺土地为主;工业时代,原材料和市场最重要,所以殖民地、势力范围和控制海上通商航道为战争的主要目标;今天信息时代,控制全球战略资源,引导国际资本流向成为战争的动机。和不同时代战争目标相对应,历史上在战争中扮演主力角色的军队主要形态,依次经过陆军(地面力量)——海军(海上力量)——空军(空中力量)的演变,将来还可能是网络军和太空军。
二、未来战争:直接打击政府首脑。经过连续局部战争催化剂发酵的新战争观念,21世纪初的两场战争,在“五环”打击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斩首、“震慑与畏惧”成为新亮点。说白了就是直接打击、重点打击和连续打击“政府首脑”这一核心。
2001年阿富汗战争,美国的战争目的是要为美国人“出气”,同时趁机控制这个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国家。因此,美军战争的重心是以消灭本·拉登和奥玛尔及其指挥控制体系而展开的,自始至终美军士兵都没有与塔利班武装正面接触。战争的转折,是由“全球鹰”无人机实施的一次对塔利班高层军事会议的直接轰炸完成的。凭借庞大的卫星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美军已可以以小分队进行全球性的远程暗杀。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号称“影子部队”的特种部队再次成为追踪、斩杀萨达姆的重要力量。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战术行动,特种部队特工化,从此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和阿富汗战争类似,所以打法也基本一样,只是因为伊拉克有很多油井,而萨达姆手上还有不少力量,美国担心萨达姆点燃油井,所以在“斩首”之后,接着出动了地面部队。究其根本,还是直击头颅、瘫痪四肢的战争指导思想。唯一与其他局部战争区别的地方,是战争期间有几枚巡航导弹落入伊朗,还有几枚袭击了叙利亚的客运班车和俄驻伊大使车队,另有少量的炸弹落到中、俄、法、德等反对美国动武的国家的使馆区。这是一些“外交炸弹”,目的是警告别人少管闲事。此外,为了倍增、强化新样式战争的效果,美军大打心理战,把新闻媒体也当做武器。
直接打击政府首脑,迅速结束战争的理想,是从战争出现就存在的最高指导思想,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就是典型代表。但由于技术形态的限制,始终难以做到。但现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空中机动能力,这一理想已可以变成现实。
由于美军已经具有精确快速打击全球的能力,如何选择最高效率的打击方式,就成为美国军事理论界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军方对斩首、瘫痪式的战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总结,并事实上认可了这种新战争样式。现在美国打着“反恐”的幌子,为洲际导弹换装常规弹头,以及发展空天轰炸机,制订“一小时全球打击计划”,都是为进行这种战争准备的。未来战争不会是以往局部战争的简单复制,但以快速、猛烈的手段,直接打击政府首脑的新战争套路,是不会改变的。这种新样式战争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战争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战争进程短暂,规模容易控制;三是有利于直接达成战争目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如果有从军事直达政治的捷径,为什么还要重走从军事到军事最后再到政治那条漫长的老路呢?
想想米洛舍维奇被关进海牙法庭的背影和萨达姆被绞索勒断的脖子,并不遥远的历史已经让我们足够触目惊心。思考新军事变革中新战争观的确立问题,因此具有了并非杞人忧天的理由。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传统的防守国土不被占领的国防观念,是工业时代以前的故事。防守城市和国家重要设施不被空中袭击炸烂,是眼前的事但也是即将过时的观念。保护国家大脑和心脏,才是未来军队思考的大课题。保护不简单地等同于防护,拥有对等打击对方国家大脑和心脏的能力,冷战时美苏相互确保摧毁的核遏止理论,倒是更接近“保”字的本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被动反应不是最有效的保,抱残守缺也不是,墨守成规更不是现代军事意义上有效的“保”。以“共死”求“同生”式的威慑,比以防卫求生存的理念,从经济效益上说高千万倍。中国近现代被入侵的战争中,损失的财富何止数万亿美圆?如果用这些钱用于建立先进的对攻式的军事体系,将会是什么收益?这还不算民族心理上的。从小被儒教从心理上“侏儒化”的中国人,视主动进攻意识为大逆不道奇耻大辱,避之惟恐不及。这从我们的教科书中,多少年来一再强调日本军队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第一枪就可以看出来。其实日本军已经驻到北平城下,第一枪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就已经开过,第二枪也在1931年的“918”中打过,还有什么必要在意卢沟桥的枪响?说到底就是弱者意识和受虐意识在作怪。似乎只有自己被打、被打得很惨,再反抗才是应该的。误国误民且自误之观念,莫此为甚。
三、丛林法则重新盛行,世界将更加混乱。
以对决对方军队为着眼点的传统军队,在“直击头颅式”的新式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二战时,50万法军坐在马其诺防线的战壕里,和那条完整而无用的防线一起,成为废物。如果传统军队不及时转型为现代军队,未来这一幕也必将再次上演。南斯拉夫人民军当年何等英勇,面对无法接触到的敌人和国家山河破碎的现实也无可奈何。科索沃战争后南联盟一片狼籍,惟有军队是完整的。这种令人惊恐的情景,形同一个人的内脏已被震碎,而尸体却看上去完好无损一样。人无头则死,国无“头”则乱。国家政府若在战争之初被打散或隔绝,国家运转必然瘫痪,社会必然瓦解。传统军队对此是无能为力的。2003年伊拉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幕。现在国际上没有一个政治家和战略家,能够给出伊拉克恢复秩序的时间。所以,新军事变革的着眼点,决不应该只是盯着军队,甚至也不能只将其归于军事领域的事情,这是攸关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大事。
由于“直击头颅式”这种新战争样式的出现,武力使用门槛降低,未来将会出现军事外交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伊拉克的反面典型,由武力征服发展为军事占领的情形较少,更多的是像科索沃模式,征服而不是消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将重新盛行,而这反过来又将刺激本拉登式的恐怖游击战大行其道。正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物理原理多揭示的那样,越是更大的冲击力,越会激起更强的反弹。世界军事水平先进的国家拥有更简单征服别国的手段,别国也将挖空心思寻求更加有效的不对称还击办法。世界将从此更加混乱。戴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