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陈辉王经国常爱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中国自行研制、首次公开露面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气势恢宏地驶过天安门广场,引起外界广泛关注。近日,记者走入装备三代坦克的北京军区某装甲团,目睹了一场“陆战之王”的实弹射击演练。
8时20分,随着指挥所一声令下,10辆三代坦克迅速展开,发起冲击。“执行!”又一声令下,10辆坦克同时向右转向,瞬时便换成一字队形向预定高地加速冲击。行进中,各辆坦克根据电台命令调整位置、明确任务,布下一个密不透风的火力网。随着“开始射击!”命令下达,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一发发炮弹穿靶而过。
“28发27中,成绩不错,但仍需提高。”装甲团团长杨海峰对记者说。据杨海峰介绍,自列装三代坦克以来,部队按照先理论后应用、先技术后战术、先单件后系统、先单兵后建制、先营区后野外的实施步骤,分类指导,集中攻关,在重大演习和比武竞赛中,突出演练新装备,目前新装备已整建制形成战斗力。
1945年12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缴获一辆日式坦克,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东北坦克大队。自1959年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第一代坦克以来,经过近50多年的努力,中国装甲兵部队目前已形成了中型、轻型、水陆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几个基本系列和与之配套的火力支援、战斗保障及后勤技术保障车辆的武器装备体系。
杨海峰说,与前几代相比,新一代坦克在弹药技术、火控系统、防护技术、通信技术和快速突击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他说,三代坦克配备了大功率的发动机,使坦克的行进速度提高了3倍;先进的装甲材料和车内一体自动防护系统使其防护能力增长了一倍多;稳定的热像仪和夜视仪使火控系统具备猎歼能力,车长和炮手可以在远距离锁定目标并在行进间对目标实施攻击,首发命中率达90%;弹药自动弹填系统和压制观瞄装置、多功能烟幕弹发射器等光电对抗系统使部队的作战能力大幅提高……
此外,坦克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不仅使指挥员实时掌握战场信息态势,还改进了指挥方式,将原有的树状指挥变为网状指挥。“过去我们的指令是逐级下达,现在通过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对各级指挥员下达作战任务,指挥效能大大增加。”杨海峰说。
装甲团二连二级士官孙善振对新装备性能的非常骄傲。他是一名炮长,在去年北京军区组织的一次对抗性演习中,他们团成功地抵御了对方一个师的兵力,而他在演习中则取得了连续击中6辆坦克的优异战绩。
“在抢占要地时,我们的坦克速度十分快,很快就把对方抛在后面,跨越两三米的壕沟如履平地。”孙善振说,在“交火”时,他们通过实时定位系统、激光通信和激光识别系统,各坦克间很快就完成了协同动作,集中火力对“敌”实施各个击破。“虽然是在行进间作战,但只要锁定目标,即使路况再复杂,道路再颠簸,目标也跑不掉。”
“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不一定会使部队战斗力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只有通过科学而严格的训练,才能发挥出最佳的作战效能。”装甲团参谋长高迂直说,在未来战争条件下,战场环境复杂多变,部队不仅要加强对装备各作战单元的熟悉性训练,而且还应加强一系列地针对性训练。
高迂直说,部队一直十分注意加强坦克成员整体性协同训练、部队各兵种协同训练,以及抗电子、抗磁爆弹、抗无线网络攻击等的训练,并加强了夜间射击和战斗勤务训练。
精良的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针对机械化部队对人才队伍的特殊要求,装甲团狠抓了以指挥员、参谋人员、专业技术干部和士官为主体的“四支队伍”建设,努力造就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员、专家型技术人才、多能型士官人才。
“现在,官兵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干部人人都能熟练使用自动化指挥系统,战士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高迂直说。
依靠从敌人手中夺来的一辆坦克起家的中国装甲兵部队,经过半个多世纪坚苦卓绝的建设,如今已是一支虎虎生威的精锐之师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
装甲团所在师的师政委周宝莹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陆军不仅拥有了重型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而且创建了轻型机械化部队、两栖机械化部队。目前,中国装甲兵已发展成坦克兵、装甲步兵、自行炮兵、自行高射炮兵、导弹兵等多兵种组成的装甲部队,正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稳步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