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野战炊事保障告别了“埋锅造饭”。图为沈阳军区某次大比武战士的野战炊事保障的比试[摄影开伟中]
驻训大漠腹地如何感受国家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北京军区某装甲团在17日进行的主题教育讨论会中,运用塞外某训练基地保障实例让官兵们感受国力变化。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10年前,这里的营房四处漏风,沙尘暴有时还会将屋顶掀翻,周边几乎一树难求,训练设施极其简陋……”主持人解说着屏幕上基地昔日的资料照片,拉开了讨论课的序幕。官兵们踊跃发言。有着13年兵龄、先后4次来这里驻训的士官赵有成深有感触地说:“第一次到这里,饮水要用车到30公里外的地方去拉,洗澡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拧开龙头就有水,还可以洗热水澡。”话音刚落,上等兵刘洋抢着说道:“我看基地营区树木挺拔,野营餐厅整洁,电视节目丰富,这些和都市营区没什么两样呀!”
此时,短片向大家展现着基地的建设成果:在无霜期长达6个月,最低气温零下43摄氏度条件下,建成了集现代化导调指挥、官兵宿舍、浴室、门诊等功能于一体的楼群;成活树木上万棵,植草坪数万平方米……接着,大屏幕再现了上周该装甲团演兵场硝烟弥漫的场景。通信股长王晓骞介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和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指挥控制系统,将营连战术、单兵动作尽收眼底,这种训练保障方式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大家越说越兴奋,会场气氛越来越活跃。团政委高精华来到官兵中间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慨:“基地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大幅提升驻训官兵的生活保障上,更重要的标志是训练手段向信息化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一切反映了我军日新月异的新发展。”话音未落,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深夜时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练打响。群情激昂的官兵们发扬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摧毁道道防线,直捣“敌”指挥所。(解放军报呼和浩特9月17日电卢庆华、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