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解放军边防海军训练中
这是一个在祖国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岛,但历史上西方列强曾7次从这一海域入侵京津。
这是一个酷似冲锋枪形的小岛,就在扳机和弹匣位置驻守着济空雷达某旅九站官兵。进岛之前,记者得知:九站官兵80%都是“80后”军人,心中不禁陡然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小岛上生活条件远不如大陆,以“8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海岛雷达兵,能像“老海岛”们一样在那里呆得住、守得好吗?
质疑:“80后”只知道坐享其成,害怕吃苦
发现:“80后”军人在奉献中学会吃苦,在吃苦中成长
经过7个多小时的海上颠簸,记者终于来到这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走走转转,记者发现,除了连队的文体活动场所,岛上没有任何可供官兵休闲娱乐的去处。由于风大雾多,交通不便,连队极易失去补给,小小孤岛上信息闭塞,缺菜少水,官兵们时时需要面对无处不在的艰苦与挑战。司务长吴彩云为记者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那是一场岛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老兵也未曾见过的大雾,一直弥漫了二十几天,无孔不入的雾气侵透得被褥都能拧出水来。看着年轻的战士们十几天没有见到一点荤腥,吴彩云坐不住了,他向连队干部请示,要不杀头猪吧?然而,当他拎着杀猪刀走向猪舍时,却遭到几名年轻战士的集体阻拦:连队只有几头80多斤重的半大猪,现在杀太可惜了,还是请你“刀下留猪”。看着战士们认真的表情,吴彩云心里暗暗地笑了:这些年轻娃娃“懂事”了,已经“长大成人”。说来也巧,就在那天,海岛上突然放晴,补给船来了……没有蔬菜可以克服,没有鲜肉可以忍受,孤岛上的寂寞却是每个习惯于现代生活的年轻战士最难过的关口。然而,在这“山清水秀,一住就够”的环境下,年轻官兵却表现出令人吃惊的乐观,迸发出无穷的灵感。记者在连队饭堂就餐时,看到北面墙上挂着一块“今天是你的生日”图板。指导员温耀东说,这个“节目”,也是由连队几个年轻战士策划实施的。在战士们的DV机上,记者目睹了九站“集体生日”的“盛况”,其中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环节是,岛上官兵都会为过生日的官兵送上一张张彩纸生日卡片。卡片上写有或鼓舞斗志,或启迪心灵的寄语,往往会让这些年轻的“寿星”们或高兴得会心一笑,或感动得潸然泪下……今年4月,曾因严重关节炎,被组织调出海岛工作的三级士官迟振军又再度申请入岛。像迟振军这样“凤回巢”的官兵九连还有好几个,但服役期间申请出岛的却至今没有一人。目前,连队已有8人连续在岛上工作8年以上,他们当中,多数都是“80后”军人。
质疑:“80后”情感冷漠,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发现:“80后”军人情感丰富,真实面对自己,真诚对待他人
还未登岛之前,在旅机关采访时,多位曾经入岛、住岛的家属在记者面前禁不住泪洒衣衫。她们讲述的许多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海岛雷达兵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雷达技师王强是一名特招入伍的年轻大学生干部,那年探亲快要归队时,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赵玉花。也许是对军人的眷恋,几个月后,小赵决心到部队看看心上人。然而令她想不到的是,一场突然而至的大风却把她挡在了海的这一头。小赵苦等了12天,最终也没有等到可以进岛的船只,只好抱憾而归。然而令她更加想不到的是,王强随后给她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王强客观介绍了小岛的环境,并表达了自己扎根小岛的决心。他半开玩笑的说:刚刚遭遇的这场大风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它“吹去了幻境,还原了生活的真实”,并请小赵再重新考虑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赵玉花说,那一刻,她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感到自己触摸到一个海防军人真诚、执着的心灵,王强“面对自己真实,面对他人真诚”,他难道不正是自己要寻找的那个人吗……几个月后,小赵又一次踏上了登岛之旅,这一次,她成功了。两个相爱的人在海岛上相偎相依,立下了永不分离的誓言……像小赵一样,登岛之后的记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真诚”二字的包围。随船来队的家属捎来了粽子,他们高呼“嫂子万岁!”军医来巡诊,他们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送给他们。盆养的植物开花了,他们把配发给他们的维生素片掰碎了补充给它,感谢它给哨所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岛上,记者还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四川籍战士刘家富检修装备时不慎将左手无名指夹掉一节。时值雨雾天气,海情复杂。为了抢救战友的断指,几名战友顾不上个人安危,冒险出海。夜色茫茫,大雨如注,波涛汹涌,生死相依的3名官兵一边晕船晕得呕吐不止,一边共赴难关……虽然最后断指再接失败,但这种同生共死的战友情谊,却让参加这次抢救行动的官兵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质疑:“80后”信仰缺失,是迷惘的一代
发现:“80后”军人心里有信念,有祖国
那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场罕见的大风暴突然袭向小岛,岛上制高点上一部正在待命开机的雷达,偏风板瞬间就被刮坏了,天线车一侧40多米深的悬崖边上,防护墙因山体滑坡已经倒塌,固定天线车的钢丝绳也被狂风刮断为好几股……危急关头,一直在阵地值班的山东籍战士张明昌,把4根准备固定天线的缆绳全部拴到自己身上,毫不畏惧地爬上了摇摇欲坠的天线车。地面的官兵一拨分成4组,紧扯缆绳从4个方向稳定雷达天线,另一拨则抡起大锤在地上打起钢钎,阵地周围都是石质地面,大锤砸在钢钎上,立刻弹了起来……不好!无法用钢钎固定缆绳!没有命令,官兵们平地一声吼,齐心协力紧紧拉住缆绳,用人体当起了钢钎,如同狂风暴雨中一尊铜塑的群雕,把兵器牢牢“钉”在了石壁上,直至大风从10级降到9级、8级、7级……听闻这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位将军沉吟良久,感慨万千,他说:从这些年轻官兵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海岛官兵的影子。然而,今天的“80后”军人,与当年的“老海岛”又有所不同。现任站长陈礼光是全旅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基层主官,毕业后主动要求来到海岛任职。他带领连队高学历官兵、技术骨干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摸索总结出一套海上复杂条件下对目标判性的有效方法,解决了雷达操纵录取时复杂电磁干扰、烈日下海面蒸汽构成的超折射干扰等一系列新挑战、老问题。数据显示:九站始终保持着雷达情报优质率100%的纪录,保障包括“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
军事演习在内的20余次演习、演练等重大任务,次次圆满完成……离开小岛的前夜,记者辗转难眠。走出连队宿舍,隐约可以听到山顶阵地传来的油机欢鸣声,看到雷达防风罩一侧发出的橘黄色光点。这时候,九站官兵的同龄人们可能还在都市泡吧、网上冲浪吧,而他们,却在圆睁双眼坚守岗位,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海天,守卫着远处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