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起,北京市平谷区2万多人将不再享受公费医疗,这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赞叹其终于打破了部分人的“医疗特权”,或许能改变医疗资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况。不过,著名医改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奢望光通过取消公费医疗就达到全民“医疗公平”,并不太现实。
顾昕说,在13多亿中国人中,能够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毕竟是少数,其对整个医疗市场公平性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有些人以为公费医疗与城镇职工医保并轨后就公平了,那就未免想得简单了。实际上,北京平谷并不是在公费医疗改革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资料显示,全国已陆续有多个省份,完成了公费医疗制度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接轨。
其实,公费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劳动保障两种不同的医疗保障体系,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享用前者,政府为其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公费医疗制度在当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过,延续至今,确实出现了弊端。因此,公费医疗要改,这个方向可以说是明确的。”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全国公费医疗事务管理中心原主任蔡仁华对记者表示。
人们医疗费用近些年来增长迅猛,只靠政府“单打独斗”,已是骑虎难下了。即便是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广东省,据该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统计,2004年政府公费医疗的预算为5844万元,但当年年底的实际支出却高达4.07亿元,足足超了近7倍。5年过去,问题更为严重。政府的这种财政负担,因无法及时与医院结算,无形中已转嫁到医院,影响了其正常的财政运转。
“一人公费全家揩油”、“工资不高开药凑”……因公费医疗,导致的不公平及资源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尽管普通的职工医保也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但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仗着不用自己花钱,资源浪费的现象无疑更甚。制度设计上的不严谨、管理上的松懈,让很多人钻了空子。
很多人往往将公费医疗等同于免费医疗,以为所有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看病都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对此,专家们称,公费医疗内部也有不公。官高位重的享受的资源多、服务好,而普通的公务人员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拿大学生来说,以前是享受公费医疗的群体,但现在早已脱离。实际上,因地方差异,部分地区还存在保障不足的情况。有些地方依然是不管有病没病、大病小病,都是每月每人发300元、600元不等的医疗补助,不得病还好,得了大病,这点钱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
专家们均认为,公费医疗改革会遭遇阻力毫无疑问。既得利益被触动,必定会有人出来“捣乱”。北京市的改革试点为何会选在平谷区?恐怕就是因为平谷区的保障水平较低,既得利益较小或涉及人群较少,这块“奶酪”动起来比较顺畅。
顾昕强调,要想达到医疗公平,更为重要的依然是提高城镇职工、新农合等各类医保水平,在全民医保的基础之上,让更多人受益。此外,医保机构作为患者的“守门人”,还必须具备谈判能力,通过讨价还价控制好医疗费用。而蔡仁华教授则提醒,改革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