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配套细则待出,而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已经开始涌动。前日,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的健康生产力与科学发展论坛上,容纳300人的报告厅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台阶上、角落里,都挤满了前来参会的人员。
“现在,每一个政策都可能关系到一大批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位在报告厅里待了一上午的制药企业负责人对CBN记者说。
“看病难”将继续加大?
对于老百姓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新医改方案被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
根据今年4月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短期目标,到2011年,通过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等手段,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并减轻居民就医费用的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如果说,看病贵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降低医疗费用进行有效控制,那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上述论坛上发言表示,未来几年供求之间的压力不会缓解,反而会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在本轮医改方案制定的三年时间里,看病难的矛盾已经进一步加大。近些年,我国GDP增长在10%以上,而城乡居民的收入也保持在11%以上的增长速度。而这三年,由于新医改的方向不明,医疗领域的各类机构、社会资本等都处于观望态势。因此,在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供应能力却处于停滞状态。
“现在追加了8500亿,2/3给了需方,1/3给了供方,我的看法未来几年供求之间的压力不是会缓解,而是会加大。因为1/3很多是修设备,这个设备不等于医疗服务能力,你投资一个房子不等于看病的力量增加,你要形成看病的力量,招募有经验的人员,训练提高服务都要有一个过程。”周其仁说,“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在医疗卫生领域扩大开放。”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对上述观点也基本认同,但他认为,政策不应该仅仅是调动百姓看病的积极性,还应该调动老百姓追求健康的积极性。
“医疗需求的增加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完全靠扩大开放医疗市场的方法就能解决的。美国的改革就证明了这种做法是失败的。我们应该对患者进行分流,把医疗需求变成健康需求。”黄建始说。
基本药物敲定300多种
在外界对医改方案探讨仍未降温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相关的配套细则。卫生部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司司长郑宏在论坛上透露,《基本药物目录》(下称《目录》)实际上已经制订完成,而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将压缩到300多种。目录之所以推迟发布,是考虑到相关配套尚未完善。
“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中成药在《目录》中将占到50%的比例,但在已经完成的《目录》中,中成药在300多个品种里并没有占到这么大的比例。”一位接近卫生部的人士透露。
对于《目录》的制定和颁布,产业界对此仍然处于观望态度。一位制药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目录》近期颁布,在没有落实相关配套制度的情况下,实际上对现有市场格局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药品的定价制度如何建立、医疗机构如何配备,销售量是否能够在纳入《目录》后有所保证,种种问题仍然需要包括发改委、社保等部门的配套文件。”上述负责人解释。
据了解,《目录》实施后,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将率先在各省30%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