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别让药物伤了肝”栏目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健康之路”播出后,人们对“药肝”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一场无烟的“肝脏保卫战”悄然兴起。“保肝”也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
所谓“药肝”,其实全称是药物性肝炎,主要指口服某些药物后,因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导致的肝组织发炎。
一般来说,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的药与应用剂量有关,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肝损伤也越重,由此可见,“三高”、肿瘤、风湿、肾病等慢性病人发生“药肝”的风险极大。
据报道,在目前所使用的药物中,有1000多种能产生肝损伤,在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病发生率达到3%-9%,可造成肝脏血管损害、诱导肝癌或促使出现肝硬化等严重病症。
然而,因为肝脏内部没有痛感神经,且肝脏细胞代偿功能强大,在肝细胞损害较小时,都不会有明显的病变反应,因而也就不容易被早期发现,经常是发现肝脏有问题时,已经进入了晚期。
在此,专家提醒,应对“药肝”,我们要时刻准备着:
1.慢性病人用药期间,应不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发现异常要立即停用与肝损害有关的或可疑的药物;不能停用药物的慢病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或同时加服葵花护肝片,以防止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2.慢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人更应该对“药肝”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肝细胞损伤或肝功能异常会加重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病情,同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与肝病也能互相恶化。
3.多数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与病毒性肝炎相同,常采用保肝药物治疗,如最常用的葵花护肝片、维生素B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