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的女儿近期新书披露——母亲受痴呆症折磨多年,昔日叱咤政坛的“铁娘子”如今却记不起丈夫已去世,难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记者采访专家得知,中国已拥有近千万像撒切尔夫人这样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这背后,是千万个痛苦不堪的家庭。
老年痴呆症位列老人神经变性病发病率首位,专家告诉记者,对于老年痴呆症,虽然全球大力研发,但仍未有特效药问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案例
老年痴呆症常被误以为“精神病”
陈阿婆多年来一直是位好妻子、好母亲,然而退休以后家人发现她性格越来越“古怪”。首先是,她总怀疑家里的中年保姆与丈夫有染,为此她常常半夜抹眼泪并不断指责保姆,保姆愤而辞职,然而对于第二任保姆,她又开始怀疑……此外,陈阿婆还经常怀疑家中有贼。她总会突然“发现”自己某件衣服口袋里的一百块钱不见了,并从而怀疑刚起身告辞的客人或来送快递的小伙子是贼,而家人明确告诉她,她衣服口袋中从未放过钱,但她死活不信。
眼看母亲越来越“糊涂”,一般人伺候不了,陈阿婆的儿子媳妇不得不搬来与老人同住。然而老人却开始半夜两三点起床猛敲儿子媳妇房门,问她何事?她说有坏人。儿子怀疑她患了“精神病”,带其到脑科医院检查,然而检查结果却显示并非精神病征兆,最后辗转到神经科才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李中副教授给记者讲陈阿婆的例子时十分感慨:“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他的家人往往都十分可怜,老人患病不自知,自己痛苦也弄得全家不得安宁;家人不了解病情很可能误认为其是精神病,为面子甚至可能拖延诊治。”李中介绍,“其实老年痴呆症的最初征兆就是从失忆开始,而且这种失忆表现在对远期事物仍然记忆清楚,却记不清刚刚发生的事情。”李中介绍,打开冰箱门却忘了自己要拿什么、拿起电话却不记得要拨给谁……这时就应引起老人的家人高度注意。“对于女性老年痴呆症患者而言,怀疑丈夫与他人有染、幻想身边有小偷或坏人等,都是临床非常普遍的现象,但遗憾的是到此阶段依然无法引起家人警惕。”
专家表示,在老年痴呆症早期,要特别注意排除与抑郁症患者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区别,以能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发现老人有各类性格、精神异常,且记忆力明显衰退,稳妥起见最好到神经科就医判断。”李中说。
治疗
第一阶段最好治疗
“老年痴呆症的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陶恩祥教授介绍,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形成。
由于起病隐蔽,该病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忘期
表现: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治疗:此阶段为药物治疗最好时期,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错过此“黄金期”。“很多家属甚至回答不出老人从何时开始健忘,都是到程度很严重才就医,还有可能曾因误诊而耽误时间。”李中介绍,现行的药物在此早期阶段收效较好,或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延缓痴呆程度。
而有研究提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或消炎镇痛药物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而且病症可减弱。
第二阶段:混乱期
表现:此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明显变化是方位辨认障碍加重,突出表现为容易走丢、迷路。有的患者会出现穿衣困难、不记得朋友或亲人的容貌、想不起对方的名字、和人交谈时语言没有逻辑顺序等。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专家建议,进入此阶段的患者,更多的应是有效训练其自行穿衣、叠被、梳洗的能力;家人陪伴出门并指导其认路;要求其每日适当从事家务劳动等,尽量在药物治疗下通过日常行为训练延缓其痴呆进展。
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
表现: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
治疗:进入此阶段的患者,仍需要通过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运动、大脑活动帮助其阻止痴呆快速发展。专家表示,料理到此阶段,不少家人会比较“灰心”,很可能放弃努力。但实际上越放纵患者自由吃睡,越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仍应耐心为其制定时间表、每日安排其在家人搀扶下走路、与其对话并诱使其多开口、安排听广播、看电视等,以促进其思维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