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对天攻击型航天作战
防御和攻击是军事活动中最基本的对立的作战形态,由于天基设施的脆弱性及其对地面军事行动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往往招致对方的进攻和打击。天对天攻击型航天作战就是利用己方在太空部署的航天武器对敌方的航天武器系统或航天基地进行打击、破坏的行动。 歼击卫星逼近目标,进行攻击和破坏敌方的航天武器系统。它是以卫星本身为基地,这种卫星有天基无控火箭、导弹、离子云等武器,或靠自身携带高能炸药采取同归于尽的办法。在搜索并确认目标后,按其要求接近目标,然后发射武器炸弹或炸药,使对方卫星失去作用,实际上卫星本身就是攻击武器。 机载式动能反卫星武器通过反卫星武器弹头本身或反卫星武器弹头爆炸产生的破片,直接与目标卫星高速相撞来杀伤目标卫星。美国1976年开始研制这种武器,1984年9月,美空军首次进行机载反卫星导弹的打靶实验,击毁了一颗在轨道上运行的军用卫星,1985年,又成功地击毁一颗废旧的卫星,1989年1月美国又提出了新的动能反卫星武器计划,要求在一周内除掉50颗卫星。 在太空中实施天雷战,有相当的军事价值,也属天对天攻击型战斗行动。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计划研制这种航天天雷,专门部署在太空,对付对方的间谍卫星。这种天雷为了防止对方间谍卫星的探测,将进行隐身化处理,成为隐身天雷。 航天飞机和战斗飞船在轨道上通过机械臂捕捉敌人卫星。未来独立的天对天攻击型航天战争将成熟完善得如同今天的战舰飞机一样,依靠天基设施的支撑和保障,来对天基防御体系和作战目标发动攻击,实施独立的进攻作战,通过组织航天战役战术达成作战目的。进行这种作战的主要手段是具有一定轨道机动能力并配有攻击武器的战斗飞船,支撑战斗飞船活动的主要基地是部署在各种不同轨道上的航天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