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曾经对我说过:“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这次见到孙家栋,觉得他脸庞清瘦、面带倦容,花白的寸头来不及梳理显得有些乱,但他的腰杆挺得还很直。孙家栋年已78岁。
孙家栋说:“最近总是马不停蹄地在外地跑,感觉到有点累,可有些事情不解决,预定的发射总体计划会泡汤的。不仅我着急,大家都着急呀。要说腰杆挺得直,那是腰病又犯了,只能挺着,不能弯着。”
说到探月工程,孙家栋精神一振。他说:“以前几十年我们所搞的航天工程,全部都是围绕地球开展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对于探月来讲,是飞离地球轨道围绕月球开展的研究。虽然在方案上尽量继承以往的成熟技术,但开展探测月球活动是我国的第一次,因此,经常会出现许多第一次遇到的难题。”
这时,孙家栋指着月球仪的坑坑点点说:“为了表彰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月球的环形山上,先后以世界上的1333个科学家名字命名,其中有7位中国人的名字,他们是近代科学工作者高平子、秦铁,以及古代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万户。现在我们做的是中国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大家憋着劲干了这么长时间,就是要用我们自己的技术创造奇迹,探月工程是航天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未熄灭的探月希望之火
中国古时候把月亮称为月宫,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等神话和传说,表达了对月亮的神往。人类仰望天空,憧憬着月球,千百年来浮想联翩,梦想着长出一对翅膀,飞向茫茫宇宙去探索月球的奥秘。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陪伴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月亮与地球共同分享着天体演变的宇宙沧桑……
纵览国内外航天科学技术和航天发展历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展了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但深空探测还属于空白。
其实,我国的一批专家、学者较早时候就在跟踪国外发展动向,并且把月球探测作为深空探测的起点进行论证。我国有关部门曾在1994年开始组织了相关专家对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过初步分析与论证。有人提出用有限的资金发射一颗简易月球探测卫星的方案。由于当时还难以提出一个完整的月球探测发展规划,缺乏长期和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并且当时国家的经济环境刚刚好转,航天基础还不像如今这样扎实,导致当时的月球探测方案无法完善,探月计划未能启动。
孙家栋当时也多次参加了发展月球探测相关的研究讨论,他认为,我国已经掌握卫星技术、运载火箭技术、测控网技术和发射技术,拥有一支技术雄厚的卫星技术研制队伍和空间科学研究队伍,根据目前对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跟踪研究的储备以及我国所具备的能力,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条件业已成熟。